薪火相傳擔使命 渠水長流映初心-新華網
2025 08/18 12:23:56
來源:兵團日報

薪火相傳擔使命 渠水長流映初心

字體:

  8月初,記者來到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天山支脈喀拉鐵克山南麓的一師三團甘泉鎮,這片遠山與沙海之間的綠洲是如此迷人:陽光照耀下,勝利渠波光粼粼,核桃園枝繁葉茂,棉田裏綠浪翻涌,小城鎮活力十足。

  一師三團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軍步兵第五師十四團,在百團大戰中淬煉鋒芒,在南泥灣墾出“陜北好江南”……

  新中國成立後,這支英雄的部隊又投入到屯墾戍邊的偉大事業中,幾代兵團人薪火相傳,在沙漠荒灘修渠引水、開墾良田、植樹造林、建設城鎮,打造城鄉和諧的田園式家園。

  精神傳承,夯實根基

  1956年3月12日,三團(時稱“兵團農一師勝利二場”)正式成立,傳承偉大抗戰精神、南泥灣精神,開啟屯墾戍邊事業新征程。

  沿着臨時修出的土路,軍墾戰士們推着獨輪車、挑着扁擔,帶着乾糧、農具、被褥來到墾區。沒有住的地方,就地取材,搭建地窩子,沙塵暴突至時,風沙撲面,吃的飯菜裏都吹進了沙粒。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該團生産一隊八班人均日開荒3.5畝,60歲的王德昌完成飼養任務後,還開墾出2畝菜地,讓軍墾戰士們吃上了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到1956年底,該團開墾出5.9萬畝良田,16個基層單位、9個生産隊相繼成立。

  此後幾十年,三團歷經五次建制變化,但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職責使命始終延續。

  1921年出生的鄧世清,在和平解放西藏的進程中參加過修路任務。他後來轉業到三團,幹過施工員、植保員、技術員。年逾百歲時,他依然堅持看新聞、記筆記,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團場的孩子們聽:“當兵打仗是為國家,開荒種地也是為國家,黨員的身份永遠不會忘,黨叫幹啥就幹啥,是沒有條件的。”

  杜殿起老人説:“我兩次赴朝作戰,那時候只有一個信念——保家衛國,之後來到三團屯墾戍邊,依然是只有一個信念——保家衛國。”

  周廷欽老人回憶道:“我當兵的時候,修飛機缺零件,就自己想辦法湊,絕對不能讓飛機趴窩。來到三團之後,遇到困難從來不叫苦,一定要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這些軍墾戰士見證了三團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歷程,正是他們的堅守,夯實了三團發展的根基。

  渠水滋潤,林茂果豐

  8月5日,記者跟隨三團九連職工柴團結來到核桃園,只見一棵棵核桃樹枝條舒展、葉片寬大,果實結滿枝頭,格外喜人。

  “聽團場老人説,這裡原來是一片鹽鹼荒漠,只有稀疏的紅柳與胡楊。”柴團結對記者説,建團之初修建的勝利渠,改變了這裡的一切。

  勝利渠全長102公里,將阿克蘇河水引到三團,滋潤了生態林、防護林、農田。隨着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應用、水利設施進一步完善,團場耕地面積進一步增加,逐步摸索出一條生態效益和産業收益的雙贏之路。

  如今,三團耕地面積達25萬畝,其中核桃林8萬畝,成為南疆優質薄皮核桃的重要産區。該團黨委聚焦打造“一團一品”,&&核桃産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核桃特色産業發展政策,科學布局核桃産業,先後投入政策性資金1000余萬元,撬動國有企業、社會資金5億元,形成極具規模的核桃林帶、核桃園,構建起“龍頭企業+種植基地+家庭農場”的區域發展體系,持續擦亮核桃産業“金字招牌”。

  三團林業技術員常年下連隊進行技術指導,從修枝打頂到病蟲害防治,手把手教會職工群眾科學管理核桃園。“好技術帶來好品質,大家一起種好核桃,才能共同增收致富。”柴團結説。

  新時代的三團人不僅在田間辛勤勞作,還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平台與全國消費者互動,把團場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將團場的核桃銷往全國各地。

  三團十七連職工姚菲和丈夫蘇洋,在核桃園通過直播平台推介團場的核桃,與粉絲互動交流核桃種植、加工等話題。夫妻倆的直播間有12萬粉絲,單日訂單量最高達3000單。“我們現在不只是賣核桃,更是要把美麗的團場介紹給更多人。”蘇洋對記者説,“正是幾代人的接續奮鬥,團場才有了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應該珍惜,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城鎮建設,宜居宜業

  8月10日下午,三團退休職工王霞和鄰居們來到團場的胡楊公園打乒乓球。休息的時候,王霞對記者説:“現在團場建設得太美了,你看這胡楊公園,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健全的運動設施,是我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2020年,甘泉鎮的掛牌成立,使團場城鎮化建設進入新階段,讓這片綠洲煥發出獨特魅力。如今,甘泉鎮綠化覆蓋率超36%,住宅小區裏綠樹成蔭、路燈明亮,孩子們在學校裏接受良好教育,老人們享有更加完善的醫療保障,團場的環境面貌更加宜居。

  與此同時,招商引資企業為三團甘泉鎮注入了發展活力。近年來,一個個項目不斷落地見效,助力團場産業升級,帶動職工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新疆潤泉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是三團招商引資企業,從事農資生産和銷售,2024年實現産值6600萬元,帶動50多名職工群眾就業增收。2024年,三團與河南創潤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阿拉爾市秋實果業有限公司,建設的年産3000噸核桃油生産線,預計今年9月投産,年産值可達8000萬元。

  文旅産業取得突破。近年來,該團大片胡楊林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旅游,“核桃小鎮”的特色品牌逐漸打響,農文旅融合正成為推動甘泉鎮發展的新引擎。

  薪火相傳擔使命,渠水長流映初心。三團人始終不忘來時路,從偉大抗戰精神、南泥灣精神中不斷汲取奮進力量,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當好生態衛士,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媒體記者 馬燕 常駐記者 潘許)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