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師雙河市“鄉村金融大走訪”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帶動1402戶經營主體實現經濟效益超11億元
7月21日,五師雙河市明德貿易有限公司內一片繁忙景象。這家主營棉麻、針紡織品及原料、日用百貨、合成材料銷售業務的企業,一度因資金周轉不暢被迫縮減業務規模,通過政府搭建的“銀擔”協同機制,如今已妥善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小微企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滋養。今年以來,五師雙河市聚焦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組織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及融資擔保公司成立工作組,先後開展了3輪“鄉村金融大走訪”行動,截至6月底,已為師市1402戶經營主體紓解融資難題,帶動實現經濟效益超過11億元。
“精準掌握中小微企業的生産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才能讓信貸資金直達基層。”五師雙河市財政局工作人員李亞明介紹,“行動開展以來,我們累計走訪師市中小微企業及經營主體2000余戶,全面摸排企業生産經營狀況與融資需求,幫助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新疆新牧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五師雙河市“鄉村金融大走訪”行動受益者之一,這家生豬養殖企業成立於2020年,生豬年出欄量達4.8萬頭。工作組在走訪中了解到這家企業因缺乏可抵押固定資産在融資過程中屢屢碰壁的情況後,為其創新設計“企業股東反擔保+生物資産質押+股權質押”組合方案,幫助企業獲得500萬元的貸款支持。
為構建長效服務體系,五師雙河市創新建立“白名單”動態管理機制,通過“企業申報—部門篩查—聯合評審—動態更新”四步流程,將信用良好、經營穩健但缺乏抵押物的企業納入重點支持對象庫。近期,入庫的雙河市盛金泰瀝青混合物製造有限公司提出申請不到3天,便獲得擔保貸款150萬元,有效緩解了季節性資金壓力。
針對工作組走訪摸排中發現的“輕資産、缺抵押、融資貴、周期不匹配”等共性問題,五師雙河市政府協調銀行、擔保公司聯動發力,共同研究解決:由銀行推出“銀擔總對總”“鄉村振興信用貸”等定制化金融産品,擔保公司主動將服務費率從1%降至最低0.2%,並簡化反擔保要求。數據顯示,五師雙河市今年上半年新增擔保業務中,支小支農業務佔比達100%,累計撬動5.74億元金融資源服務中小微企業。
“眼下我們正謀劃做好升級服務:一方面,擴大‘白名單’覆蓋範圍,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重點支持對象;另一方面,試點‘數字金融+擔保’模式,用物聯網技術動態監控抵押資産,以降低風險成本。”五師雙河市財政局黨委書記、局長蘇金祥&&,“我們還將推動師市金融資源進一步向科技創新、綠色農業等領域傾斜,助力更多企業發展壯大。”(全媒體記者 陳琼 通訊員 周廷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