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拉滿 奮戰當“夏”
——探訪兵團重大煤化工項目建設現場
6月22日,烈日炙烤着大地。在新星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能綠源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基地,最高氣溫達到38攝氏度,3000余名建設者無懼“烤”驗,揮汗鏖戰趕工期。作為十三師新星市現代煤化工鏈主項目之一,這個兵團重大項目將於今年11月末建成投産。
明晃晃的陽光下,身材瘦削的項目負責人沈忠全皮膚被曬得黝黑。“走,咱們去看看主體工程施工情況。”沈忠全帶着記者快步走向工地,一路上不時接打着電話,安排協調各項工作。
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工地上,只見熱力管網如巨龍般蜿蜒向前,十幾棟廠房高高聳立,鍋爐、大型機組、航天爐等均已完成安裝,大型吊車、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或彎腰焊接管道,或爬高架設線路,鋼筋的碰撞聲、起重機的轟鳴聲、施工者的口號聲交織在一起,匯成緊張而熱烈的施工“交響曲”。
“項目佔地2250畝,巡查一遍需要兩個半小時,我每天步數都在2.5萬步以上。”沈忠全説,這個項目承載着安徽省、兵團及十三師新星市黨委的厚望,總投資達到85億元,一期將完成投資52億元。目前,有3000多人奮戰在工地上,爭分奪秒確保項目如期投産。
新疆中能綠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總部位於安徽省,為何會將這樣的大項目落戶在這裡?沈忠全説,企業經過多方考察,看中了十三師新星市的區位資源優勢、“電價洼地”優勢和優質的營商環境。
作為現代煤化工企業,新疆中能綠源化工有限公司生産耗煤量巨大,而哈密地區有着豐富的煤炭資源,用煤成本較疆外要低50%以上。此外,十三師新星市依託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稟賦打造“電價洼地”,也將顯著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我們算了一筆賬,僅煤炭、電力耗能,年均可降低生産成本約8億元,這為我們輕裝上陣、長遠發展和增強市場競爭力帶來了極大的底氣和優勢。”沈忠全説。
該項目一落地,就成了十三師新星市黨委的“心頭事”。從解決員工住宿問題到跑辦手續、奠基開工,師市領導全程關注跟進,幾乎每週都要來工地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問題、推進工作。最讓沈忠全感動的是,為了保障項目用水,師市召開調度會進行專題研究部署,為新疆中能綠源化工有限公司建造了一座水廠,並持續督促加快水廠施工進度。
“有這麼好的營商環境和要素保障,我們信心十足、勁頭十足。”沈忠全説,項目將於年末建成年産60萬噸合成氨、100萬噸尿素、40萬噸柴油尾氣清潔劑等生産線,還將與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運用行業領先的航天爐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為師市現代煤化工産業高質量發展賦能,並帶動600餘人穩定就業。
負責項目安保和物資採購工作的楊振夫婦帶着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到這裡,將孩子送到了附近的紅星一場學校上學。他説:“項目建成後,産業會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就把家安在這裡了!”(●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玲玲 通訊員 程曉楨 李沛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