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兵團成立70周年,從2023年開始,兵團文聯聯合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組織文學名家深入兵團一線開展采風體驗,圍繞弘揚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創作了反映兵團維穩戍邊、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生動實踐的5部長篇報告文學《此處有青山》《大漠學府》《邊陲如歌》《豐收的綠洲》《戈壁與春的交響》和2部長篇小説《遼闊》《邊魂》,輯錄成“新疆生産建設兵團70周年紀事”文學叢書,近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兵團出版社面向全國出版發行,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文學作品致敬兵團成立70周年,講好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生動故事。
《邊陲如歌》
體裁:報告文學
作者:紀紅建 楊豐美
作者簡介:紀紅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獲茅盾文學新人獎,《鄉村國是》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報告文學《不孕不育者調查》《啞巴紅軍傳奇》,紀實文學作品集《中國禦林軍》《中國明朝抗倭紀實》,詩集《忠誠》等。
楊豐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創作》雜誌執行主編。出版長篇報告文學《先聲》和《十八洞啟航》。
作品概述:《邊陲如歌》從兵團邊境師團選取小切口呈現大主題,重點講述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的兵團人維穩戍邊,用生命界碑鑄就西陲長城的故事。《邊陲如歌》從人民解放軍進疆開始追溯兵團的初心使命,引出守邊護邊,執行“代耕、代管、代牧”任務的意義和緣由,再到新時期邊境建設與守護,沿着時間線敘述,從歷史延展至當下,展現西陲邊境上兵團屯墾戍邊的發展歷程。全書分為兩條線進行,主線以兵團發展為脈絡,展示兵團在邊境一線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副線以家庭和個人為書寫對象,生動展示新時代戍邊人精神風貌,從人物命運中彰顯兵團精神。全書旨以群體或個人的事跡為載體,通過精彩的文學表達,展示兵團人愛國愛疆、衛國戍邊、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英雄風采和光輝業績。
《此處有青山》
體裁:報告文學
作者:梁鴻鷹
作者簡介:梁鴻鷹,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出版評論集《守望文學的天空》等六部,散文集《歲月的顆粒》,詩集《對天真的結局嚴陣以待》等。
作品概述:“扎根新疆、熱愛新疆、屯墾戍邊”的老兵精神,源自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自人民軍隊革命精神,根植於屯墾戍邊偉大實踐。老兵已去,永存的是精神。《此處有青山》圍繞老兵精神産生的時代背景,講述了軍墾老兵的非凡業績和紅色基因的形成與弘揚,解析了老兵精神密碼,詮釋了老兵的忠誠、擔當、堅守、奉獻。作品重點展現了“老兵精神”的時代內涵,呈現了新時代兵團人傳承“老兵精神”,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本書着力於探尋新時代兵團人弘揚“老兵精神”的現實意義。
《豐收的綠洲》
體裁:報告文學
作者:楊曉升 杜文娟
作者簡介:楊曉升,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魂告急——拜金潮襲擊共和國》《告警——中國科技的危機與挑戰》,中短篇報告文學《沂蒙山走出的執火者》,中短篇小説《真誠》《生生息息》等。
杜文娟,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四屆高研班學員,西安文理學院駐校作家。著有長篇小説《紅雪蓮》《走向珠穆朗瑪》,小説集《有夢相約》。長篇紀實文學《阿里 阿里》《岩蘭花開》《守邊》等。
作品概述:兵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無疑是新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精彩縮影和壯麗詩篇。《豐收的綠洲》以八師這個兵團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敘事重點,以新疆農墾科學院走出的三位院士劉守仁、陳學庚、尹飛虎的成長歷程為代表,從畜牧業、農業機械、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鹽鹼地改造等諸多領域入手,以多視角、立體式描述,用田野調查與人物採訪相結合的方式,以時間為軸線,歷史回溯與當下火熱生産場景互相切換,展現兵團70年來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創新發展、攀登高峰的輝煌成就,揭示兵團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氣質與賡續傳承,譜寫兵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圖景。
《戈壁與春的交響》
體裁:報告文學
作者:李青松 明洛瀾
作者簡介:李青松,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生態文學研究與創作。獲新中國六十年全國優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北京文學》獎、百花文學獎等。出版專著十餘部,主要著作有《大興安嶺時間》《遙遠的虎嘯》《林區與林區人》《一種精神》等。
明洛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今日國土》生態文學委員會委員。擅長散文隨筆、文學評論、報告文學寫作。出版文集若干部,在各大報刊發表文章數萬字。作品入選《中國年度精短散文》《21世紀年度散文選》《中國生態文學年選》《中國生態文學榜單》等選本。
作品概述:《戈壁與春的交響》從深化改革的視角記錄兵團的時代巨變,反映改革給團場連隊帶來的新變化和新面貌。全書從艱苦創業、改革發展、科技創新、智慧農業等方面鋪開,呈現新時代兵團改革發展的恢弘氣象,揭示在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中兵團精神迸發出的精神偉力和時代價值。講述了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以來,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施,從總體圖景到城鎮規劃,從改革試點到全面振興的劃時代變革。多層次、多角度書寫新時代兵團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非凡成績和纍纍碩果。
《大漠學府》
體裁:報告文學
作者:張子影
作者簡介:張子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協會員,巴金文學院終身簽約作家。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節金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巴金文學獎等。主要著作有《走向文明》《守望光明》《試飛英雄》《飛越駝峰》等。
作品概述:長篇報告文學《大漠學府》以一群年過八十的老教授重返塔裏木大學參加六十周年校慶為引子,講述了這所普通的農業農墾大學如何成長為師資完備、學科豐富、學生優秀、科研出眾、備受矚目的一流綜合性大學,成為一顆照亮南疆的耀眼明珠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塔大人,發揚南泥灣優良傳統和抗大作風,肩負教育戍邊的重要使命,貫徹“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的辦學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民族地區發展,培養輸送了近8萬餘名畢業生,為新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維穩戍邊等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穩疆興疆、富民固邊”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譜寫了新時代兵團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精彩華章。
《遼闊》
體裁:長篇小説
作者:郭曉力
作者簡介:郭曉力,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影協會員,兵團作協副主席,《綠洲》文學雜誌原主編。獲天山文藝獎、兵團“五個一工程”獎等。出版長篇小説及小説集《落雁》《沉默地奔跑》等9部,編劇、策劃、監製拍攝電視劇、電影《兵團往事》《一碗泉》《圖木舒克》等16部。
作品概述:長篇小説《遼闊》融合電影的表現手法,以少數民族牧民為原型,用質樸的語言、真實的故事藝術地再現了三代兵團人生活的跌宕起伏,講述了邊疆建設的壯闊事業和巨大變遷。《遼闊》打破傳統的線性敘述,以嶄新的視角講述兵團故事,採用更加靈活自如的文學表達,契合當代讀者的審美,以文學的方式書寫兵團70年的發展歷程和生生不息的兵團精神,重塑了兵團人對祖國的忠誠和使命擔當。作品細節真實、故事生動,緊扣時代脈搏,積極回應時代命題,書寫了主人公自強不息的人生跋涉和對兵團70年發展歷程的禮讚。
《邊魂》
體裁:長篇小説
作者:劉永濤
作者簡介:劉永濤,中國作協會員,兵團作協副主席、自治區作協副主席,《綠洲》文學雜誌副主編。獲天山文藝獎、綠洲文藝獎、時代文學獎、西部文學獎等。出版詩集《臨近或遙遠》,小説集《天堂裏的樹》《湘兒》《銀灰色的草原》等。
作品概述:《邊魂》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魏德友為原型,塑造了戍邊楷模魏遠征從北京守備部隊退役後,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來到新疆兵團邊境團場進行戍邊放牧的故事。他和他的戰友光榮地完成了“三代”任務,後來他所在的兵二連撤銷,但魏遠征捨不得離開那片草原,更捨不得為了守護邊境線而犧牲的戀人與戰友,為了堅守自己的初衷與使命,毅然留了下來,一個人在邊境線進行巡邊放牧。為了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他年復一年和孤獨戰鬥,並把內心的深情融入到對這片草原的微觀世界中。小説奏響了一曲用青春和生命踐行偉大兵團精神的戍邊英雄讚歌,表達了兵團人對祖國的熱愛、對邊疆的堅守,極具文學感染力。
本套叢書以兵團70年光輝歷程為敘事主線,用文學講好新時代兵團故事,全方位展示兵團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多彩描繪偉大時代的精神圖譜,精心提煉紅色兵團的“群英譜”,真正做到了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激勵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群眾接續奮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黨中央對兵團的定位要求,忠誠履行新時代維穩戍邊職責使命、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