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的顆顆糧食都是我們的榮光”
“種小麥和種西葫蘆相比,每畝少掙千把塊,但我今年又種了30畝小麥。”12月4日,四師六十二團九連職工王建新再次下地察看冬小麥苗情。2023年起,王建新放下種西葫蘆的“老本行”,和連隊其他職工一道連續兩年種糧。“我是兵團職工,種糧就是履行使命,種出的顆顆糧食都是我們的榮光。”王建新説。
對農民來説,願不願意種糧、願意種多少糧,主要看種糧收益。但對王建新這樣的兵團職工而言,為國種糧與為國戍邊都是職責使命。
兵團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兵團考察時指出,兵團要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給大國糧倉貢獻更多力量,兵團立足組織化程度高、動員能力強、職工隊伍素質高的優勢,上下同心落實種糧任務,不斷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度。
2023年,兵團增加糧食種植面積176.87萬畝,較2022年增長34.5%,總産創歷史新高,以佔全國0.39%的種植面積創造了糧食總産增量佔全國增量10.2%的優異成績。
2024年,兵團再增糧食種植面積,單産、總産再創歷史新高,首次在沙化土地上實現玉米千畝連片“噸糧田”的突破。
9月22日,兵團農業專家組成的測産組對二師三十七團、三十八團兩個團場的玉米高産創建百畝田、千畝方玉米進行實打實收測産。刁建新 攝
“什麼是擔當奉獻?這就是擔當奉獻。”六十二團團長張軍一説,“職工們太可敬了,明明知道種糧的收益比不上种經濟作物,但更知道肩上的職責使命。”
兵團把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産作為主攻方向,在全國首創膜下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小麥“縮行增株主莖成穗”高産技術、玉米高光效“奇&農場模式”等糧食種植關鍵技術和模式,成功開拓西北乾旱地區糧食高産有效路徑,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了兵團力量、提供了兵團經驗。
在六師奇&農場三十連的一片麥田裏,收割機正在作業(攝於8月28日)。 李華北 攝
2023年,六師奇&農場冬小麥百畝示範田、千畝示範方、萬畝示範片平均畝産3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2024年,兵團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探索“一年兩熟、麥玉連作”種植模式獲成功,創造了百畝示範田全年平均畝産1848.58公斤的高産紀錄。
“不忘屯墾初心,我們像小麥一樣扎根沃土,就是為了探尋糧食豐産良方,讓種糧職工有錢掙、不吃虧。”一師阿拉爾市農科所糧食研究室主任楊志剛説。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兵團將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繼續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方面作出貢獻、彰顯擔當。”兵團農業農村局局長田永浩説。(孟慶新 沈元賡 都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