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兵團這片沃土,給了我創作的靈感。”説起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當代著名作家韓天航激動不已。
1963年,19歲的韓天航從華東師大一附中畢業,懷揣着作家夢想,他主動報名從上海來到兵團。
自此,韓天航與兵團結下了不解之緣。其間,他下地掄起坎土曼幹活、挖過地窩子,在一二六團中學教書,擔任國企會計、宣傳處幹事……兵團火熱的生活,為韓天航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1980年,韓天航把兵團人的故事訴諸筆端,開荒人、牧羊人、放馬人、養鹿人、種瓜人……這些普通職工群眾,在他的筆下閃爍着令人難忘的人性光芒。
寫好人、寫兵團人是韓天航一生的追求,他的文學作品以及改編影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都充滿了正能量。在他的筆下,平淡的人生也可以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小説《母親和我們》中劉月季的故事原型,就來源於韓天航女兒上託兒所時的一位老師。
“這位山東大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上那種甘於奉獻、熱愛生活的精神讓人感動,應該説,我們兵團人都有這個特點,每個人身上都有人性的光輝。”韓天航説。
《母親和我們》充滿激情的表達,真實感人的故事,平凡而生動的細節,樸實無華的文字,把讀者帶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世人展現了一位平凡母親的傳奇故事,一代軍墾人的英雄史詩。
“寫作的時候,很多次自己都感動到落淚,心情時而激動、時而壓抑……他們的人性光輝,堅定了我用畢生精力去書寫兵團人身上那種獨特精神的決心,要讓他們的故事被世人知曉。”韓天航説。
從此,韓天航以筆為犁,辛勤耕耘,書寫兵團人的工作、生活和他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60餘年來,他累計完成20餘部、600萬字兵團題材的作品,5部作品獲兵團“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6部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
在韓天航的筆下,觀眾結識了《戈壁母親》裏的劉月季,《大牧歌》中的許靜芝,還有《熱血兵團》裏的熱血青年。這些優秀作品,讓上海知青韓天航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兵團作家。
談起自己的創作過程,韓天航&&:“因為在兵團生活時間久了,對這裡的生活和人們有了感情,也對人生有了更多感悟,心裏的情感總是難以抑制,想要表達出來。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寫下了《母親和我們》《我的大爹》《牧歌》等反映兵團人生活的小説,這些作品先後被搬上了熒屏。”
對於韓天航來説,兵團是文學和影視創作的“富礦”。在這裡,他源源不斷地找到了創作靈感和素材。他常常説:“每一個兵團人都是一部‘長篇小説’,都有一個傳奇故事。”
如今,80歲的韓天航仍然堅持寫作,目前正着手創作以進疆女兵故事為主線的長篇小説《山東女兵》。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韓天航説,生命不止、創作不止,只要活着就要書寫兵團。(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麗德爾·塔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