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記者從十師北屯市駕車出發,向西南方向行駛3個小時,就來到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杜熱鎮烏亞勒鐵熱克村。
“這家的大白菜種得最好,那家的蔬菜苗培育得好,你看,那邊第二家,院子裏全是果樹,庭院經濟搞得紅紅火火……”車輛一駛入烏亞勒鐵熱克村,十師農科所園藝室主任肖慶會便快速搖下車窗,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起來。
記者看到,道路兩旁一戶一庭院,庭院裏翠綠的蔬菜整齊地排列着,李子、海棠果、蘋果等果樹已挂果,不遠處,雞、鴨正在覓食,一派靜謐的田園風光。
“專家來了,太好了!”記者一行走進村民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家的蔬菜大棚,她正忙着采收、分揀蔬菜。看到肖慶會,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的笑容格外燦爛。
大棚裏瀰漫着泥土和蔬菜的清香,各類蔬菜長勢喜人。肖慶會擼起袖子,端起正在培育的蔬菜苗盤,仔細觀察菜苗生長情況。
“你已經是種植能手了,這批苗一看就是精心培育的,今年銷量怎麼樣?”肖慶會問道。
説起種植大棚蔬菜,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臉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現場給大家算了一筆賬:“如今已經賣了5萬棵蔬菜苗,再加上之前賣出去的一批蔬菜,到目前為止,我依靠大棚種植收入8萬餘元。去年賺了近10萬元,今年肯定會更多!”
“尤其是我家種植的大白菜,品質特別好,大家現在都叫我‘白菜古麗’。”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説。很難想象,9年前,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還是一名只會放牧的哈薩克族婦女。
2015年,十師農科所與富蘊縣杜熱鎮攜手開展兵地融合和民族團結活動。十師農科所組織技術人員對杜熱鎮進行了全方位考察,發現這裡具備發展設施農業的條件,適合種植無公害蔬菜。隨即,十師農科所無償贈送種子,並派出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授村民種植技術,之後又派出科技特派員提供技術跟蹤服務。
當年,十師農科所選出了3戶村民作為示範戶,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一家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肖慶會與同事一起在她家的大棚內種植大白菜,從翻土到播種,再到澆水和管理,3個月內,肖慶會和同事們往返杜熱鎮8次,手把手教會她種植大白菜。
試種的第一年,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家種植的大白菜平均畝産就達到3噸,增收1.8萬元。看到賽力克古麗·托合掏拜靠種菜掙了錢,村民們積極性高漲,紛紛要求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肖慶會和同事們因勢利導,引導村民種植有機蔬菜。2017年10月,十師農科所出資幫助村裏建設5座育苗大棚。
如今,在杜熱鎮,由十師農科所進行技術指導的蔬菜種植面積達828畝,大白菜平均畝産由最初的3噸提高到如今的6噸,帶動種植戶增收。
經過多年的技術幫扶,十師農科所技術服務特派員與杜熱鎮的村民熟絡起來。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十師農科所11名技術服務特派員和杜熱鎮村民結為了親戚。
十師農科所每年為杜熱鎮提供200人次左右的農業技術培訓,同時還組織杜熱鎮村民到十師北屯市參觀學習先進的種養技術。“十師農科所,佳克斯!”在杜熱鎮,提起十師農科所,幾乎每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我們和十師農科所簽訂了兵地科技合作協議,已經持續開展合作9年。合作協議有期限,但我們之間的感情不會有期限。對杜熱鎮的村民來説,十師農科所農業科技人員早已成了他們的親人。”富蘊縣杜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哈那提·吐斯甫汗動情地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