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患絕於盛世 “蒼龍”就縛潤澤兵地
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歷時5年建成投用
日前,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新龍口水電站首&機組成功並網發電,標誌着這項歷時5年、兵團投資建設的最大單體水利工程正式建成投用。
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總投資40.07億元,建成總庫容8108萬立方米的將軍廟水庫等水利設施,建起了總裝機容量18.1萬千瓦的兩座水電站,是“十三五”時期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作為為七師胡楊河市、烏蘇市、奎屯市、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城市生活、綠化、工業以及近200萬畝農田灌溉用水提供保障的重要民生工程,該工程建成投用後,區域農業灌溉用水保證率將從46.4%提升至75%,工業用水保證率將提升至97%。
“這是兵團水利人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將千年水患絕於盛世的生動實踐!”奎屯河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黨委書記張記忠説,該工程將徹底解決奎屯河流域季節性斷流難題,大幅提升區域水資源調控能力和供水保證率,惠及兵地百萬職工群眾,有力保障天山北坡經濟帶核心區供水安全。
奎屯河發源於天山北麓的依連哈比爾尕山,由天山冰雪融水匯集而成,屬多泥沙、季節性豐枯不均的內陸河流。高山峽谷間,河水如蒼龍破壁,裹挾着沙石一路長驅直下,最終注入艾比湖。據史料記載,這條“桀驁不馴”的河流自漢代以來就水患不斷,始終難以被真正“降服”。
1953年以來,一代代建設者堅持不懈開發建設奎屯河流域,讓河水滋潤戈壁綠洲。但受自然因素影響,流域內山體崩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威脅下游用水安全。
2020年6月,承載幾代人夙願的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動工。建設者直面天山深處複雜地質挑戰,克服高地應力、強岩爆、斷層破碎帶、突涌水等多重難題,探索運用TBM(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等先進設備和超前地質預報等技術,成功打通山區引水隧洞,取得了我國在高寒、高地應力、複雜地質條件下長大隧洞施工技術的重大突破。
在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建設中,參建人員攻堅克難,先後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成果20項。其中,“提高水工隧洞爆破殘孔率技術”在全國得以推廣,“複雜地質長距離軟弱圍岩隧洞精細爆破成套技術”獲中國爆破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以往冬季破冰引水、夏季搶險抗災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奎屯河流域水利工程灌溉管理處水利監測員常俊青曾在破冰引水作業中因意外導致腿骨骨折、肋骨折斷,看到奎屯河引水工程建成投用,他激動不已:“碧水安瀾,奎屯河在兵團人的手裏真正成為造福兵地職工群眾的‘母親河’。”(全媒體記者 王志清 蘭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