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在八師一三四團二十七連棉田裏,一台採棉機進行采收作業。近年來,兵團將北斗導航精準播種、幹播濕出、精準灌溉、無人機植保、機械化采收等應用於棉花生産全過程,為棉花高産和職工群眾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雪峰 劉璐 攝
金秋時節,在兵團各墾區,棉海銀浪翻涌,大型採棉機穿梭作業,一幅朵絮歸倉的豐收畫卷鋪展開來。
近年來,聚焦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兵團堅持攀“高”向“新”,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助推棉花産業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走進棉田、種業和農機企業、科研院所深入採訪,探尋兵團棉花穩産高産背後的創新實踐密碼。
新品種,築牢豐産根基
籽棉平均畝産774.3公斤!10月12日,經專家組測産驗收,由新疆農墾科學院與新疆塔裏木河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塔河種業”)聯合創建的200畝棉花高産攻關田創造了我國棉花高産新紀錄。
該高産攻關田所用的棉種是塔河種業培育的“新塔棉7號”。“這個品種是我們歷經10餘年培育出來的,豐産性好、抗病性強,去年通過了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塔河種業科研育種中心副經理曹娟介紹道。
作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塔河種業陸續培育出“塔河2號”“新塔棉11號”“新塔棉102號”等一系列棉花優良品種,其中,“塔河2號”2024年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主導品種名錄,截至目前累計推廣面積近1200萬畝,位居全國棉花主推品種榜首,為我國優質棉供給提供了堅實支撐。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也是棉花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作為全國重要的優質商品棉生産基地,兵團棉花單産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兵團以佔全國27%的植棉面積,生産出全國33%的棉花,這一成績的取得,棉花優良品種發揮了關鍵作用。
近年來,兵團深入實施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支持種業龍頭企業牽頭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集中力量開展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突破性品種,不斷提高良種在棉花增産提質中的貢獻率。
“種了這麼多年棉花,真沒想到能有這麼高的産量!”六師土墩子農場二連職工翟傳逵説,今年,自己種植的是石河子大學選育的棉花新品種“華新103”,籽棉平均畝産達631公斤。
“我們選育的‘華新103’,早熟性、抗逆性突出,含絮力強,單鈴重也有優勢,還宜機採,具有較大的增産潛力。”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教授聶新輝告訴記者,2023年以來,“華新103”已在全疆20多個示範點累計推廣60萬畝以上,未來3至5年,預計推廣面積將突破800萬畝。
新技術,賦能“智慧耕作”
近期,七師胡楊河市178萬畝棉花采收工作全面展開,350&採棉機、321&配套打包機已全部投入到棉花采收作業當中。
“今年我種的棉花平均畝産約500公斤,再過幾天就能收完。”七師一二八團十一連種棉“老把式”劉冰站在地頭,望著來回穿梭的採棉機説,“都説科學種田、豐收不愁,這話一點兒都不假。我也要緊跟時代,努力做個‘新農人’。”
“長期以來,棉花生産中存在農情監測效率低、農事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不高等現實問題。我們堅持將實驗室創新與生産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開展系統性技術創新。”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智慧農業系主任、教授張澤告訴記者,針對各師市的農業生産需求,相關團隊搭建了“數智胡楊”“可智慧農”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覆蓋七師胡楊河市、四師可克達拉市等師市的420萬畝耕地,為5萬餘名用戶提供農業數字化服務。
在劉冰看來,手機上的“數智胡楊”平台可是個全能好幫手:遙感精準監測技術可解析棉花氮素營養狀況,幫助種植戶有針對性地灌溉、施肥,省去了人到地裏巡田的麻煩;滴灌水肥精量控制系統大幅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助力實現苗齊、苗壯、苗勻;棉花生長期遇到問題,種植戶只要將拍攝的照片或視頻上傳到平台,專家就會及時予以回復指導,如同“在線客服”一般貼心……
“現在種地,真是省心又省力!”劉冰笑着説。
新農機,實現國産替代
在二師二十九團九連棉田裏,紅色的國産自走式採棉機格外醒目。“用了才知道,咱們的國産採棉機一點兒也不比進口的差!”九連職工張衛勤説。
長期以來,新疆採棉機市場被國際品牌所主導。而如今,國産採棉機正強勢崛起。新疆天鵝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阿拉爾缽施然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兵團農機製造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攻克了多項採棉機“卡脖子”技術,製造出性價比高的國産高端採棉機,為兵團棉花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裝備支撐。
“天鵝、缽施然等國産採棉機採凈率高、故障率低,口碑越來越好。現在,連隊的農機合作社裏,國産採棉機已佔到六成。”二十九團九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陳士旭告訴記者。
走進阿拉爾缽施然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只見一台&&型機械整齊排列,採棉機、播種機及配套設備一應俱全。2021年,該公司創造了當年建廠、當年投産、當年升規的“阿拉爾速度”。
“公司扎根阿拉爾,主要是看中這裡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阿拉爾缽施然公司總經理王運動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三行打包採棉機、六行打包採棉機年産量增加到約130&,産品仍然供不應求。
眼下正值棉花采收季,依託基於物聯網的信息化售後服務體系,阿拉爾缽施然公司在全疆27個售後服務網點推出24小時全程服務。“目前,公司大批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跟蹤服務,了解種植戶需求,為産品更新迭代打牢基礎。”王運動&&。
棉海泛波,沃野生金。兵團持續推動棉花産業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激發。(趙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