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以科技創新支撐全國優質棉生産基地建設
“一膜三行”模式力促機採棉産量質量雙提升
“農業科技真是了不起,我種植的這50畝棉田,連續3年單産超過580公斤,而且能媲美澳棉的優質棉(雙29A+B及以上)佔比達95%以上。專家測産結果顯示,今年棉花單産再創新高,突破600公斤大關。”10月15日,七師一二八團四連職工任偉一臉喜悅地説。
讓任偉讚嘆不已的農業科技,就是新疆農墾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全力攻關完善的“一膜三行”機採棉等行距密植模式。近日,兵團作物學會組織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新疆農墾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棉花專家組成測産組,對採用該模式植棉的核心示範區進行實地測産,結果顯示:七師一二八團和一三〇團的2塊100畝條田,單産分別達616.7公斤和629.7公斤,刷新當地棉花高産紀錄,顯現出顯著優勢。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兵團國家優質棉生産基地作用,針對制約棉花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新疆農墾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錨定機採棉“量質協同提升”目標,對兵團當前主推的“一膜六行”寬窄行密植模式進行改進攻關,探索完善“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
新疆農墾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韓煥勇介紹,“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與“一膜六行”寬窄行密植模式相比,每畝地棉花保苗株數從1.6萬株降至1.1萬株,節約了棉種投入,在單産顯著提升的同時,還改善了棉花纖維品質。
兵團作物學會秘書長、石河子大學教授呂新&&,“一模三行”模式以科學的種植理念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了産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品質,為新疆和兵團機採棉提質增效和輕簡化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
據了解,“一膜三行”機採棉等行距密植模式已在新疆各地累計示範推廣1000余萬畝,在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媒體記者 禚藝 通訊員 陳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