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顏,強勁動能奏響時代交響——重走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新疆段(下)-新華網
2025 09/03 18:28:17
來源:兵團日報

古道新顏,強勁動能奏響時代交響——重走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新疆段(下)

字體:

  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新疆段承載着太多榮光,經過80多年發展,這條曾經支撐民族救亡圖存的運輸線,正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沿線兵團師市積極融入烏魯木齊都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北疆城市帶,通過與地方共建交通網絡、共享發展資源、共育産業集群,推動兵地空間布局互嵌、優勢互補。昔日的抗戰“生命線”,如今已演進為輻射天山北坡乃至全疆的高質量發展動能帶。

  

  “嗨呼杭唷,嗨呼杭唷,大家一齊用力。不怕高的山,不怕無邊的戈壁,不怕風霜雨雪,我們——為了新新疆的建設,嗨呼杭唷,大家一齊用力。”在新疆日報報史館,陳列着一份1939年5月20日的報紙,上面刊登着我國著名作家茅盾寫的這首《築路歌》。

  當時,在新疆學院(現新疆大學)任教的茅盾抵達新疆不久,看見新疆各族人民修築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的火熱場景,深受感動,奮筆寫下這首歌。

  透過短短幾句歌詞,似乎可以看到當時新疆各族人民唱着這首勞動號子,用最原始的工具,靠着人拉肩扛,修築這條戰略公路的場景,令人感受到眾志成城、保家衛國的澎湃激情。

  在天山深處、戈壁大漠,公路一尺一尺向前延伸……僅用一個月的時間,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新疆段的公路和沿線11個地面中轉站、5個航空站,還有數百座橋梁、多個加油站、汽車修理廠、倉庫就全面竣工了。這條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國際通道,不僅是援華戰略物資的道路,更是新疆各族人民用血肉之軀築成的“生命線”。

  80多年後的今天,這條當年在烽火中修築、承載着民族希望的國際通道,早已舊貌換新顏。讓我們一起從霍爾果斯出發,看看它及其沿線今天的模樣。

  

  在天山山脈西段綿延陡峭的群山中,霍爾果斯如同大自然精心設計的一道豁口,地勢在此驟然平坦開闊,形成一條連接東西的天然走廊。這裡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交通樞紐,更是歷史與當代的交匯之處,承載着往昔的厚重,連接着當代的奔騰向前。

  如今的霍爾果斯,不僅是聳立着國門的口岸城市,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已成為中國面向中亞和歐洲的重要口岸、開展經貿合作的“橋頭堡”。今年上半年,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達2225.5萬噸,同比增長4.3%,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行班列線路累計達89條,可輻射境外18個國家的40多個城市和地區。這一個個躍動的數字,是一條新時代國際物流大通道日益活躍、繁榮興盛的有力印證。

  對這條新時代國際物流大通道的蓬勃活力,感受最深的無疑是緊鄰其側的四師六十二團。這個邊境團場,如今已是産城融合、邊貿興旺的現代化城鎮。

  “新疆自貿試驗區掛牌後,來霍爾果斯口岸的游客多了,我們的生意更紅火了!”近日,在霍爾果斯國際商貿中心經營商鋪的六十二團居民武文利忙得不亦樂乎。

  依託霍爾果斯口岸的發展紅利,越來越多的團場居民像武文利一樣,融入霍爾果斯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2023年底,六十二團啟動金邊新城建設項目,利用土地資源發展住宿、餐飲、文旅等産業,並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吸引居民參與口岸貿易;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貿物流産業。目前,已投産企業運營態勢良好,新落地項目接連不斷,團場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截至目前,六十二團共有7家外貿物流企業,其中3家正在建設,4家已投産運營,進出口商品主要為機電産品、新能源汽車、機械裝備、日用百貨等。今年前7個月,該團實現貿易額3億元,同比增長109.5%。

  從“物資通道”到“經濟走廊”,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的國內起點——霍爾果斯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使命,兵地在這裡攜手書寫一個個新的邊疆故事。

  

  離開霍爾果斯,汽車駛上連霍高速,一路東行。遠處天山雪峰巍峨,眼前綠洲綿延,一條現代化交通大動脈將翻越天山。

  “果子溝段是抗戰時期伊犁地區唯一的陸路物資通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但當時靠人力修築的公路路況極差,運送物資可謂生死一線。”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黨史研究處處長徐先東告訴記者。而如今,果子溝大橋如一道白色飛虹跨越深谷,連接着過去的奉獻與今天的輝煌。

  飛橋越天塹,通途連城郭。沿着連霍高速繼續東行,一座座兵團城市如明珠般鑲嵌在天山北坡經濟帶上——可克達拉市、雙河市、胡楊河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這些由兵團建設管理的新興城市,已成為新疆産業蓬勃、生態優良的代表。

  日前,在位於石河子市通航裝備製造産業園的天域航通大型無人機和通航飛機生産基地,幾架大型無人機陳列在智能化生産線上。“預計今年可交付20架鴻雁(HY100)大型無人機。”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濤説。

  隨着通航裝備製造産業園的建成與投産,八師石河子市在大型無人機製造領域實現了新突破。近年來,八師石河子市正加速推進天津航大雄英飛機維修拆解、冰果無人機製造等一系列與航空相關的重大項目,着力構建涵蓋航空製造、維修、拆解等環節的航空全産業鏈條。

  “抗戰時期,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運送的都是外國物資,今天我們在這裡生産‘中國製造’。”李濤語氣中充滿自豪。

  

  穿行於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記者切身感受到,這條歷史通道,不僅是商品的通道,更是文明的紐帶。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如雨後甘霖,滋養着沿線各族職工群眾的生活,繪就出一幅社會和諧、民生幸福的溫暖圖景。

  在六師五家渠市,教育的種子正借助援疆力量生根開花。山西省與六師五家渠市兩地多所學校結成幫扶對子,積極開展教師跟崗鍛煉等“手拉手”活動。今年上半年,山西晉城與六師五家渠市共建“基礎教育教研交流基地”,開展跨區域教研活動8場次,受益師生1700餘人次。

  醫療模式創新讓健康關懷深入人心。在八師石河子市,家庭醫生簽約網格化管理模式得到大力推廣,社區網格同時也是“健康醫格”,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包乾到戶,通過分片負責、分類管理、分級實施,打造形成“15分鍾醫療服務圈”。

  文化的交融更為這片土地注入靈魂。今年夏天,十二師成功舉辦第二屆兵地文化藝術交流展演活動,歷時19天的24場演出,吸引了1500多名演員參與,現場觀眾累計達11.25萬人次,線上觀看人數更逾2234萬人次。這一活動不僅帶來了精彩節目,更帶動消費928萬元,真正實現了“文化搭&、經濟唱戲、民心相連”。(全媒體記者 姜蒙)

  

  東疆大地的哈密,是西北國際交通運輸線新疆段的最後一站,亦是十三師新星市駐地。

  不久前,上海電氣新星綠色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項目在新星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産,填補了十三師新星市高端煤化工裝備製造領域的空白。

  近年來,十三師新星市錨定“當好兵團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定位要求,借助“進疆第一市”的區位優勢和“能源富集地”的資源稟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進産業項目落地,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同時,該師市加快從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綠色化工轉型,推動産業鏈向精細化工、煤基新材料方向延伸。

  80年風雨兼程,變的是沿途風景,不變的是精神傳承。昔日,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軀築路護線,托起民族存續的希望;今天,兵地攜手,以交通為脈絡,以産業為支點,共同編織新時代新疆的繁榮圖景。

  古道新程,共赴山河。這條奔流不息的動脈,將繼續為新疆賦能,為中國蓄力,在新時代奏響更加磅礡的交響。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