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住“流量”到深耕“留量”——上半年兵團旅游市場一線觀察-新華網
2025 09/01 12:01:27
來源:兵團日報

從接住“流量”到深耕“留量”——上半年兵團旅游市場一線觀察

字體:

從接住“流量”到深耕“留量”

——上半年兵團旅游市場一線觀察

  一師阿拉爾市的沙漠越野與胡楊探秘盡顯大漠豪情,三師圖木舒克市的烤魚、烤全羊勾動味蕾,四師可克達拉市的薰衣草田氤氳浪漫,九師白楊市的紅色研學讓屯墾故事可感可觸……今年以來,兵團積極推動“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農業”等業態深度融合,催生出冰雪游、低空游、沙漠游、生態游、康養游等特色旅游項目。隨着文旅産業觸角持續延伸,“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産業建設被有效帶動,助推兵團旅游市場熱度不斷攀升。1至6月,兵團累計接待游客1542.36萬人次,同比增長7.25%;游客總花費76.25億元,同比增長9.84%,在綠水青山間書寫了一份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的亮眼答卷。

  業態升級,從觀光打卡到沉浸式體驗

  盛夏時節,四師可克達拉市的伊帕爾汗薰衣草文化産業園如同紫色夢境,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漫步花叢記錄美好,信步田畔盡享清香。

  游客在可克達拉伊帕爾汗薰衣草文化産業園拍照留念(資料圖片)。今年以來,四師可克達拉市加強旅游品牌建設,推動文旅産業升級,全面增強文旅發展活力,1至6月,累計接待游客364.06萬人次,同比增長25.48%;游客總花費15.53億元,同比增長23.65%。楊俊欽 攝

  “不用濾鏡,隨手一拍,就是火爆朋友圈的美景大片!來這裡,不僅能賞花,還能去園區對面的伊力特酒文化産業園近距離觀看白酒生産線,了解傳統白酒生産工藝,豐富的旅游體驗,讓我留在這裡多玩了好幾天呢。”來自貴州的游客陳飛逸説。

  這座佔地2000余畝的産業園,早已不僅是單純的賞花勝地。游客在這裡,不僅能飽覽紫色花海,還可以在專業技師的指導下,手工製作專屬的薰衣草精油,當夜幕降臨,還可以聽一場花田裏的音樂會。如今,産業園內産業研發中心、生産中心、游客中心等功能設施配套完善,通過串聯多個互動點,産業園成功實現了從“觀光打卡”到“沉浸體驗”的升級轉型。

  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園同樣綻放着沉浸式體驗的魅力。在這裡,游客們漫步工業記憶展陳館,細細端詳記錄創業艱辛的老照片、斑駁零件和飽含年代感的生活用具,仿佛能觸摸到第一代兵團人屯墾戍邊的火熱歲月。

  游客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園體驗舞紅綢(資料圖片)。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園依託原石河子八一棉紡織廠工業遺産,完整保留了12處兵團級歷史建築,展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兵團創業時期的生産場景,讓游客可以全景式、沉浸式感受兵團精神、體驗兵團文化。劉伊諾 彭新 攝

  “游客來石河子市,可以先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了解兵團歷史,然後再到這裡來沉浸式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石河子旅游協會會長、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園負責人趙欣説,今年上半年,園區已接待游客3萬餘人次。

  記者採訪發現,與往年相比,走進兵團的游客腳步明顯放緩,旅游重心從以往走馬觀花賞風景,轉向深度沉浸式在地文化體驗:美食餐廳裏,游客圍桌而坐,品嘗大盤雞、抓飯等地道美食風味,席間,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明快悠揚,掌聲歡笑聲此起彼伏;旅游景區中,體驗活動精彩紛呈——有的換上老式軍裝唱紅歌,有的隨非遺傳承人學剪紙、刺繡,還有的在軍墾故事會上聆聽老一輩軍墾戰士艱苦奮鬥的創業史;特色民宿內,游客清晨在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樂趣,傍晚則圍坐在星空下話家常,感受愜意的田園風光。

  “這種轉變,緣於兵團旅游供給側的持續升級。”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説,依託獨特的自然稟賦與人文積澱,各師市不斷豐富“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産品,讓游客在慢下來的旅程中,既能觸摸歷史的溫度,也能品味生活的詩意。從“流量”到“留量”、從“人氣”到“財氣”的有效轉化,為兵團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IP破圈,文旅融合解鎖旅游新場景

  在崑崙山腳下,品嘗一杯濃郁地道的奶茶;在青格達湖上,體驗高塔蹦極的刺激;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徒步穿越胡楊林,感受大漠日落雄壯之美……記者走訪各師市時發現,隨着文、旅、體、商、農的深度融合,一批批獨具特色的文旅消費新場景不斷呈現,驅動兵團文旅産業不斷釋放強勁動能。

  今年以來,兵團文旅系統深入挖掘整合文旅資源,文旅融合出新出彩,文旅産業呈現總量不斷擴大、層次逐步提升、市場持續繁榮的良好態勢。

  馬蹄聲碎,鼓角錚鳴,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史詩場景在金戈鐵馬中重現;極限雜技、猴戲鸚鵡妙趣橫生;篝火晚會與非遺噴火絕技輪番登場……今年,十二師三坪農場亞心花海·西域歡樂城引進了新疆第一台實景影視馬戰表演,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互動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單日客流量突破千人次。

  “非遺展演與歷史場景還原讓游客感受絲路文化,全齡段游樂設施則拉長了消費鏈條,為游客打造‘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旅程。”亞心花海·西域歡樂城運營負責人徐冬雨介紹道。

  非遺集市、音樂節、露營文化等新消費模式在十二師競相涌現,成為撬動旅游消費的“流量密碼”。今年上半年,十二師接待游客578萬人次,游客總花費25.58億元。

  始於流量,不止流量。隨着兵團旅游業發展和消費升級,各師市不斷挖掘文化底蘊,打造特色項目,提升消費品質,為游客帶來更多的新鮮和驚喜。

  今年,十三師紅星二場的軍墾地窩子遺址紀念園,因“中國最有骨氣的房子”之名刷屏網絡。

  作為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地窩子遺址,這裡開發了翻地、打土塊等沉浸式體驗項目,搭配文創印章、定制酒等衍生産品,讓紅色教育可感可觸。

  “帶孩子體驗過許多研學活動,在這裡的觸動是最深刻的。”來自浙江杭州的游客上官王柱的感慨,道出了兵團紅色文旅的獨特魅力。

  從“看風景”到“入場景”,旅游風向轉變的背後,是兵團對“旅游興疆”戰略的深入踐行。緊抓自治區“十大産業集群”建設機遇,各師市紛紛推出特色項目:七師胡楊河市以一二六團戈壁母親紅色旅游基地景區為依託,推出沉浸式研學與特色實踐活動,上半年累計接待研學師生4000餘人次;八師石河子市以“初見天山,遇見兵團”為主題,打造系列文旅活動場景,共引客34.2萬人次;十二師舉辦“蛇舞新春”國潮燈會等活動,帶動文旅及相關産業實現綜合收入4314.8萬元。

  山還是那座山,沙還是那片沙,但旅游熱點則由“風景”變化為“場景”。兵團文旅的每一處場景,都在講述一個個新的故事。這些兼具個性化、文化味的新供給,正持續激發消費活力,讓兵團成為游客心目中愈發鮮活的旅行目的地。

  服務升溫,全鏈條保障擦亮“金字招牌”

  7月23日清晨,晨光漫過北屯市向陽湖水面,百餘艘卡亞克舟列陣待發。隨着開賽信號劃破晨霧,2025年中國舟釣(路亞)公開賽新疆北屯站啟幕。這場賽事的高熱度背後,是十師北屯市全鏈條的服務保障。

  作為國內最大的卡亞克舟釣基地,向陽湖以密集的冷水魚資源聞名。“45厘米以上的河鱸隨手就能釣上,大狗魚更是頻繁咬餌,這手感絕了!”重慶釣友劉先生難掩興奮地説。而由賽事接駁車、釣具補給站、24小時醫療點、漁文化主題酒店等構成的服務網絡,讓游客們得以專注地享受垂釣之樂。

  一名參賽選手撈起剛剛釣到的狗魚(資料圖片)。7月23日至24日,2025年中國舟釣(路亞)公開賽新疆北屯站在向陽湖國際釣魚運動基地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90多位垂釣愛好者參加比賽。近年來,十師北屯市通過舉辦各類體育比賽,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將“賽事”轉變為文旅經濟發展的新賽道。記者 李正虎 通訊員 張文成 攝

  近年來,十師北屯市錨定“以賽促旅、以旅興城”,持續加碼文旅投入:拓寬周邊道路、增設生態停車場、配套餐飲街區、組建專業賽事團隊……全鏈條的服務,讓向陽湖從一流釣場升級為串聯賽事經濟與休閒旅游的標杆地。

  這樣的服務升級,正在兵團各師市次第鋪展。

  四師可克達拉市聚焦景區提質,完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培育“觀光+餐飲+娛樂+購物”的融合業態,形成一站式消費熱點。

  六師五家渠市借助新疆和兵團全民足球超級聯賽契機,深耕夜間經濟,打造美食街區與特色線路。為讓游客“玩得開心又放心”,市場監管部門駐點巡查,推動酒店簽訂“價格零漲幅”承諾書;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製定交通疏導方案,在賽場周邊增設4個便民服務站,精準對接觀賽觀眾的需求。

  十四師一牧場在北京市對口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依託豐富的軍墾文化和壯美的崑崙山自然風光資源,全力推進文旅産業升級,打造集紅色教育、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游目的地。其中,軍牧紅色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1億余元,涵蓋游客集散中心、團史館、紅色軍墾文化主題公園、藍湖生態園景區、崑崙山大峽谷景區等,極大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

  隨着旅游人數持續增長,兵團加速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今年,兵團謀劃總投資78.47億元的500萬元以上旅游産業新建、續建項目133個。截至6月底,38個續建項目與33個新建項目已相繼開工,一批停車場、旅游廁所、景區道路等配套設施加速落地。

  從點上突破到全域提升,從單一服務到全鏈條保障,兵團正以“一盤棋”思維打造“開心、稱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環境,讓文旅産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全媒體記者 陳琼)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