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植株挺拔、健壯整齊,大豆葉片翠綠、層層疊疊……眼下,兵團各墾區復播作物長勢良好,職工群眾對新一季的豐收充滿信心。

8月14日,在二師二十二團三連麥後復播玉米地裏,一台自走式噴灑打藥機正在作業。今年,二十二團在搶抓農時開展麥後復播的同時,鼓勵引導職工群眾規模化種植高粱、油葵、油菜等作物,推動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力。截至目前,該團麥後復播面積達2.6萬餘畝,其中復播玉米1.12萬畝。焦棟棟 攝
信心,來自剛剛打贏了全年糧食生産“第一仗”。今年,兵團夏糧面積、單産、總産均實現“三連增”。其中,夏糧種植面積300.9萬畝,同比增加20.7萬畝;單産482.9公斤,同比增加10.2公斤;總産29.1億斤,同比增加2.6億斤,增量位列全國第三。與此同時,六師奇&農場“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十萬畝區”畝産分別達到849.8公斤、793.2公斤、754.1公斤、674.9公斤,刷新了全國小麥大面積單産紀錄。
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是兵團良田、良種、良技、良制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更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增添了底氣。
根基穩——扛牢責任,強化政策支持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的第一季,兵團夏糧産量約佔全年糧食總産的三成,打贏夏糧生産關鍵一仗,就能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産奠定堅實基礎。
兵團黨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壓緊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黨政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導的“指揮田”模式,有效發揮了兵團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為糧食高産穩産提供了組織保障。2025年,兵團創設各級黨政領導小麥“指揮田”45.9萬畝,成為穩産增産的核心引擎。
與此同時,實打實的政策激勵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兵團統籌安排資金6.96億元,補貼小麥種植6.6億元,為“一噴三防”給予補貼資金852萬元。同時,對一師阿拉爾市、四師可克達拉市等産糧大師實施獎勵。
“我是第一年種冬小麥,不僅享有國家補貼,全程機械化也讓種植過程特別省心,我們願意來年接着種小麥!”一師一團十一連種植戶孫建琼告訴記者,自己種植了42畝冬小麥,平均畝産突破750公斤,一共賣了8萬多元。
一系列補貼政策及時到位,極大調動了職工群眾種植糧食作物和參與高産創建的積極性,助推兵團糧食播種面積連續三年實現大幅躍升。今年,兵團夏糧播種面積較2022年增長近三成,其中,小麥種植面積較2024年增加16萬畝,創歷史新高。
舉措實——科技賦能,加速效能轉化
在六師奇&農場的徐明家庭農場,1000多畝玉米好似起伏的綠海。不久前,這裡還是一幅機械轟鳴搶收小麥的繁忙景象。“在我們奇&農場,小麥單産要是低於700公斤,都有點不好意思。”説這話時,徐明臉上滿是驕傲。
這樣的自信背後,有良田的加持——目前,奇&農場擁有高標準農田26.23萬畝,佔糧食播種面積的82%,應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後,糧食單産增幅達61%;有良種的支撐——奇&農場因地制宜選用豐産性好、抗逆性強的小麥品種“新冬52號”,2021年至2023年,連續三年創造新疆冬小麥高産紀錄。
瞄準單産這一關鍵變量,兵團首創“縮行增株主莖成穗”及配套技術,在顯著提高主莖成穗率和光能利用率的同時,大幅降低了小麥倒伏率,為大面積麥後復播提供了有力支撐,使“兩噸糧田”和“兩年三熟”成為增産增收的新“密碼”。同時,精量播種、精準水肥一體化、全程化控、全程機械化、“一噴三防”等技術的多維集成,將“藏糧於技”戰略的實施在兵團真正落到了實處。
按照“核心技術抓攻關、關鍵技術抓集成、常規技術抓到位”思路,兵團持續抓好單産提升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9個調研組緊盯播種、化控、“一噴三防”、夏收等關鍵環節,包師駐點、以點帶面。各師市糧食專班等公益性服務機構,種業企業、農資企業、保險公司等經營性服務組織則深度參與,成為打通農業科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力量。
2025年,兵團小麥倒伏率首次下降到個位數,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超90%,高産創建田佔糧食總播種面積的40%以上,科技對糧食生産的貢獻率持續攀升。
“從播種到冬灌,再到適時化控,每個環節都有農技專家精心指導。只有科學種地,豐收才有保障!”徐明對此深有體會。
韌性足——模式創新,彰顯兵團智慧
在二師二十二團二連,麥後復播的860余畝高粱、玉米枝葉舒展,在田壟間整齊排列,展現出勃勃生機。“我的135畝冬小麥7月3日一收割完,7月6日緊接着就完成了玉米復播,玉米出苗較往年提前了13天左右,為秋收打下了良好基礎。”職工楊萬壽看著田間茁壯生長的玉米,喜悅之情洋溢在臉上。他掰着指頭算了一筆賬:玉米提前出苗,意味着灌漿期能避開秋季低溫,意味着單産將提高5%以上。
冬小麥收穫後及時進行復播,是兵團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也是探索穩糧增收路徑的生動實踐。
“我們以‘兩噸糧田’高産示範創建為抓手,以增加種糧職工群眾收入為目標,大力推廣‘多熟制’大田立體種植模式,力促夏收後的耕地應種盡種。今年,我們將37.4萬畝復播玉米、大豆等種植計劃一一分解到團場、連隊、條田、職工群眾,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糧食生産目標任務。”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龍介紹,在科技和政策雙重激勵下,師市冬小麥種植面積從2022年的6萬畝增至今年的38萬畝,畝均收益提升了40%以上,實現了保障糧食安全與帶動職工群眾增收“雙贏”,為糧食可持續生産奠定了堅實基礎。眼下,麥後復播的180余萬畝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油葵等作物長勢正旺。
沿着中國式糧食高質量發展道路,兵團職工群眾辛勤耕耘、接續奮鬥,用一個又一個豐收,展現“中國糧”的韌性,彰顯“中國糧”的底氣,為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作出兵團貢獻。(全媒體記者 趙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