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運用好邊疆研究成果,講好新時代中國邊疆治理故事”“要加強正面宣傳,展現新疆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多渠道多形式講好新時代新疆故事,有針對性地批駁各種不實輿論、負面輿論、有害言論”。
70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實現了從封閉邊陲到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一歷程不僅是一部邊疆治理現代化演進史,更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我們要全景展現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的輝煌成就,更要以真實鮮活的新疆故事,在激濁揚清中增強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講好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故事的重要意義
有助於掌握對外輿論鬥爭主動權,打破西方敘事的“認知鐵幕”。近年來,美西方反華勢力通過“議題設置—框架建構—情感動員”的三重機制,在國際輿論場構築起針對新疆的“認知鐵幕”。講清楚我們黨為解放和發展新疆所作的歷史貢獻,講透徹我們黨對邊疆的有效治理,講明白新疆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輝煌成就,能夠有效回擊美西方輿論對新疆國際形象的“污衊”和“抹黑”,有效抵制和防範錯誤思想的滲透,掌握對外輿論鬥爭主動權。
有助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邊疆治理的精神根基。70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疆各族人民在邊疆治理的實踐中開拓進取、積極作為,推動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講好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故事,就是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疆具象化、可感化的過程。
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偉力。講好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故事的實質,就是講透中國共産黨帶領新疆各族人民所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弘揚的革命文化以及所發展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使文化背後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能夠浸潤各族人民的思想認識,使其更加堅定對中華文化的深層次自信。隨着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故事廣泛傳播,其所蘊含的文化意蘊又會超越地域局限,成為解碼中國之治的生動樣本。
講好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故事的重要內容
講好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取得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治疆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明確了“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的方針策略。隨着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新疆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隨着西部大開發、對口援疆、“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賦能,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因此,講好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取得的成就,既能展現黨中央“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使各族人民看到新疆未來的發展希望,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又能通過“幸福新疆”的真實敘事,讓世界看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實踐偉力。
講好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的歷史邏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植根於中國共産黨對邊疆治理的持續探索,是對“治國必治邊”歷史經驗的傳承發展,更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時代創新,是歷史規律與現實需求的辯證統一。這種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以區域特色對接國家戰略的探索,不僅創造了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新疆奇蹟”,更形成了可借鑒的邊疆現代化發展範式。
講好踐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中涌現的典型人物事跡。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過程中,新疆涌現了一批典型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模範事跡。這些先進人物、鮮活故事不僅為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實踐提供生動注腳,更讓愛國愛疆、團結奉獻的時代強音響徹天山南北,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精神動力。
講好中國邊疆治理的新疆故事的實踐路徑
從被動回應轉向主動建構,掌握邊疆敘事的話語權。邊疆敘事的話語權爭奪,本質上是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爭奪。長期以來,新疆故事的國際傳播常陷入“他者敘事”的困境,西方話語體系通過標籤化、污名化手段解構中國邊疆治理的正當性。新時代講好新疆故事,必須跳出“解釋—辯白”的被動循環,轉向主動建構符合中國邊疆治理邏輯的話語體系。主動建構的核心在於以“中國立場”重塑敘事坐標係。話語體系的主動建構還需強化議題設置能力,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聚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絲綢之路文明互鑒、綠洲生態治理智慧等,以學術話語闡釋實踐邏輯,用大眾話語凝聚價值共識,在國際輿論場中形成具有標識性的新疆話語符號,扭轉美西方視角下的認知偏差。
從宏觀敘事轉向微觀表達,增強邊疆故事的情感共鳴。宏觀敘事展現國家治理的壯闊圖景,但若缺乏具象化、人格化的表達,易陷入“抽象化”傳播困境。新疆故事的感染力,在於將“國之大者”轉化為“民之關切”,通過微觀視角呈現個體命運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實現政治話語的生活化轉譯。微觀表達的關鍵在於構建“個體—共同體”的意義聯結,通過挖掘典型人物故事,以具象化的人物命運折射時代變遷,使“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情感體驗。微觀表達還需注重敘事語態的轉換,要摒棄灌輸式、説教式宣傳,採用“見證者敘事”“參與式敘事”等手法,讓新疆各族群眾成為故事的講述主體。通過第一人稱視角體現政策落地對群眾日常生活的真實改變,以小故事闡釋大道理,在共情中深化對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價值認同。
從單維輸出轉向平台賦能,構建邊疆治理故事傳播的生態體系。傳統邊疆敘事多依賴主流媒體的單向傳播,在媒介深度融合的今天,這種模式已難以適應分眾化、場景化傳播需求。新時代新疆故事的傳播,需依託數字技術重構傳播生態,通過平台賦能實現內容生産、分發與反饋的全鏈條優化。平台賦能的本質是激活多元主體的傳播動能。要突破“政府—媒體”的二元結構,構建“黨政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敘事共同體。政務新媒體需發揮權威引領作用,智庫機構提供學理支撐,文化內容創作者開發影視、動漫等文藝産品,普通網民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參與二次傳播,形成“主流話語精準投放、民間話語創新表達、國際話語協同發力”的傳播矩陣。這種傳播模式既能擴大敘事覆蓋面,也能增強故事的真實性與影響力。技術賦能是平台建設的底層邏輯。運用大數據分析受眾的認知偏好,借助人工智能實現多語種智能分發,依託虛擬現實技術打造“雲端新疆”沉浸式體驗,這些技術手段不僅提升傳播效率,更在深層意義上重構了邊疆敘事的時空維度,使新疆故事突破地理邊界,成為全球網民可觸可感的“共同記憶”。(丹娜·巴吾爾江 吳陽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專欄由兵團日報社、新疆日報社(新疆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聯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