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治理的歷史實踐與時代使命-新華網
2025 07/14 12:36:47
來源:兵團日報

新疆治理的歷史實踐與時代使命

字體:

  地處西北的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各中央王朝歷來高度重視新疆治理,從漢唐時期的都護府制度到清代的軍府制,從遍及天山南北的屯田戍邊到貫通內外的絲綢之路,從奮力抗擊北匈奴到徹底粉碎阿古柏入侵,歷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的實踐貫穿於中國歷史各個時期,譜寫了新疆與中原地區一體化持續演進的耀眼篇章。

  大量考古發現表明,新疆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拉開帷幕。以兩千多年前西域都護府設立為開端,歷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的壯闊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一是加強軍政管理。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管轄。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行使管理新疆的職能。三國曹魏和西晉承襲漢制,繼續設置西域長史、戊己校尉。東晉鹹和二年(327年),臣屬於西晉王朝的前涼統治者張駿在新疆吐魯番設立高昌郡,形成郡、縣、鄉、裏四級組織,這是郡縣制在新疆的首次實行,成為新疆與中原地區一體化治理的重要肇始。北魏設置鄯善鎮、焉耆鎮,隋朝設鄯善、且末和伊吾三郡,實行軍政一體管理。唐朝在新疆建立起更加完備的軍政體系,設立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構建起中央王朝在天山兩翼的戰略支點。在龜茲、於闐、疏勒、碎葉(一度在焉耆)建置軍鎮,史稱“安西四鎮”,形成由軍、守捉、鎮構成的邊防體系。唐朝還設立伊、西、庭三州,實行與中原地區基本相同的管理制度,同時設立由當地民族首領擔任都督、刺史,接受都護府管理的羈縻府州。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別失八里等處行尚書省(後改為“別失八里宣慰司”)執掌新疆軍政事務,阿爾泰山及額爾齊斯河地區則由嶺北行省直接管轄。明朝設立哈密等“關西七衛”,採取軍政合一的羈縻衛所制度。清代乾隆中期統一新疆,設置總統伊犁等處將軍,以軍政合一的軍府制行使管轄權。伊犁將軍的設立,是清朝全面治理新疆的又一重要實踐,在鞏固西北邊防、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外敵入侵、防止分裂割據、維護國家統一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到18世紀中期,清朝在東起巴裏坤、西到精河、南至吐魯番的廣大地區構建起郡縣體系,實行與中原地區基本一致的治理政策。1884年新疆建省,取“故土新歸”之意,正式定名“新疆”,下設道、府、州、縣,完全實現與全國一體化管理。

  二是維護治權。歷代中央王朝採取軍事等多種措施,保障中央治權,抵禦外部入侵和滲透,致力於維護新疆社會安定。西漢西域都護肩負着維護新疆穩定、暢通絲路的職責,為促進新疆民族團結和經濟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東漢時期,班超、班勇父子聯合新疆各地力量共同抗擊北匈奴,深受人們愛戴,班超奉旨回朝時,於闐王廣德及民眾攔住戰馬,不捨其離開。北魏時期,新疆地方政權請求內附,北魏積極回應、用心經營,奮力對抗柔然,有力維護新疆穩定。唐太宗主張“四海一家”“愛之如一”,在新疆維護治安、保障安全、促進交流,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得到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內的西北少數民族的高度認同,被尊奉為“天可汗”。唐朝中期,阿拉伯帝國勢力迅速東進,唐軍與之在中亞發生交鋒,阻止了阿拉伯帝國的進犯。安史之亂後,面對紛亂局面,唐軍堅守新疆50年。唐朝後期,歸義軍政權重新控制河西走廊和新疆東部地區,維護了地方秩序。‌清朝經過康雍乾三代前後近七十年的努力,最終打敗準噶爾政權,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徹底統一天山南北。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侵佔伊犁,左宗棠以“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的堅定態度,率軍西征,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徹底打敗了侵略者。民國時期,主政新疆的楊增新果斷出兵收復阿勒泰,維護了國家統一。

  三是實行羈縻與懷柔政策。羈縻政策與懷柔政策是兩種不同的治理策略,羈縻政策重在使邊疆地區政治、軍事、經濟治理制度化,懷柔政策則通過封王賜爵、經濟支持、興學設科以及和親等方式,使邊疆民族或政權自願依附於中央政權。兩種政策大大豐富了新疆治理模式,使中央王朝在新疆建立起穩定的政治框架,為新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打牢政治基礎、提供政治保障。

  早在漢代,新疆各地首領和主要官員均接受漢朝賜予的印綬。漢朝先後與烏孫、龜茲、鄯善和親,加強政治&&。曹魏西晉時期,延續兩漢制度,龜茲、於闐、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善、車師等,“無歲不奉朝貢,略如漢氏故事”。唐朝在新疆廣泛建立羈縻府州。宋朝除沿用唐代以來舅甥相稱的習俗外,冊封於闐王等為特進。元朝在各民族聚居區實行土司制度,對當地民族首領授以官職,使其“世襲其職、世守其土、世長其民”。清朝針對新疆不同民族特徵和區域特點實行盟旗制、札薩克制和伯克制,直到新疆建省後,才廢除伯克世襲制。

  四是加強經濟開發。經濟開發是邊疆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新疆物産豐富,地處絲綢之路樞紐要道,歷代中央王朝致力於推動新疆開發和建設。兩漢、魏晉時期在新疆設戊己校尉、屯田校尉、宜禾都尉、伊循都尉、司禾府等官職,負責當地軍隊屯田,保障駐紮官兵的糧餉供給。唐朝在天山南北大力實施屯田,設支度營田使加以管理。元朝建立後,大量漢軍、新附軍和農民、工匠到新疆屯田,在解決軍需的同時,促進了新疆經濟恢復和發展。清朝在新疆的屯田規模超過以往各個時期,分為軍屯、回屯、民屯、遣屯等,形成覆蓋天山南北的屯田網絡,在伊犁河谷和烏魯木齊周邊建有大型糧倉與水利設施。屯田政策在新疆一直持續實施到光緒年間,不僅實現軍糧自給與邊疆開發雙重目標,而且為新疆建省奠定社會經濟基礎。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兩次西行,“鑿空西域”之行打通了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新疆的絲綢之路,史載“列郵置於要害之路”。唐代在新疆建立驛館,實行過所制度,保障新疆與中原之間信息溝通和人員往來。元代設置站赤,大大豐富了新疆的交通體系,馬可·波羅即從中亞經過這條驛路到達大都。清代設置了遍佈南北疆的軍&、驛站,承擔軍隊調遣、文報傳遞、商業往來等諸多功能。

  新疆自古就是商貿活動十分活躍的地區。早在商代,已與中原地區開展玉石貿易。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後,中外商旅更是不絕於途,天山南北各綠洲城鎮市場十分興旺,我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經新疆不斷運往西方,西方的珍寶、金銀和玻璃製品等通過新疆不斷進入中原地區,吐魯番、喀什等城市因位居絲綢之路中轉地而繁榮一時。元朝在新疆設立交鈔提舉司和交鈔庫,有力促進貿易發展。明朝通過朝貢繼續維持新疆與中原地區的貿易,“西域貢使”成為貿易的主要媒介。清朝在新疆開展絹馬貿易,在保證駐軍屯田需要的同時,帶動了對外貿易的發展。民國時期,新疆地方政府通過創辦實業、開設公司、發展交通等措施,促進了新疆內外貿易的發展。

  五是推動民族融合、文化融通。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歷代中央王朝持續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遷徙匯聚,使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鞏固。西漢時期,新疆各地方派遣少數民族子弟到長安學習漢文化。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期,漢、匈奴、鮮卑、柔然、高車、吐谷渾、烏孫、月氏等民族以及綠洲居民在新疆雜居共處,深度交融。隋唐時期,漢、突厥、吐蕃、回紇等民族陸續遷入新疆。宋遼金時期,契丹等民族也進入新疆。元明時期,大量漢人、蒙古人、女真人、党項人等進入新疆,民族融合進一步深入,察合&汗國的蒙古人與畏兀兒人逐步融為一體。清朝統一新疆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達到新高度。乾隆時期,滿、漢、蒙古等民族駐防新疆,特別是錫伯族萬里戍邊,土爾扈特萬里東歸,彰顯出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新疆建省後,各族人民來新疆開墾、傭工、經商絡繹不絕,呈現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大歷史圖景。近代以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抵禦外侮,維護國家統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著提升,涌現出額敏和卓、庫爾察克等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傑出人物。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種文化的薈萃之地,歷代中央王朝注重不同文化的相互融通,積極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西漢時期,中原的農業生産技術、禮儀制度、漢語和漢文書籍、絲織品在新疆廣為傳播。新疆各地“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佛教文化經新疆傳入中原,逐步納入中華文化體系。十六國時期,龜茲樂傳入河西,北魏時期龜茲樂更是風靡中原。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外來宗教傳入新疆後,又逐漸傳播到中原。與此同時,道教傳入新疆,加上早已傳入新疆的佛教,新疆呈現出多宗教並存的局面。隋唐時期,中原文化在新疆開枝散葉,漢語言成為通用語言,儒家文化思想進一步散播。中原地區的姓氏文化在新疆被廣泛接受,例如喀什地區的裴姓、龜茲地區的白姓、和田地區的李姓等。而龜茲地區庫木吐喇、阿艾等石窟呈現出鮮明的中原風格。清代大一統格局為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創造了更加寬廣的空間,進入新疆的各族民眾帶來多彩多姿的民俗文化,歌舞、雜技、戲曲、節日、祭祀、廟會、社火在新疆傳播、交融。清代新疆先後設立多所書院,既有官學也有義學,如新疆書院、桐華書院、虎峰書院、伊州書院、昌吉縣書院、平山書院等。新疆各書院廣泛招收各民族子弟,除傳授儒家經典外,還教授天算、格致等知識,新疆各地呈現出“弦歌相聞,儼然中土”的景象。

  縱觀兩千多年的新疆治理史,既有大一統王朝對新疆的成功治理,也有衰落王朝對新疆治理的無能為力。但總體上來看,歷代中央王朝對新疆連續不斷的治理,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民族團結,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使新疆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的新疆治理實踐給我們留下很多寶貴經驗:

  一是秉持“一統一體”。新疆的穩定,關係着國家安全與發展大局,必須把新疆治理置於國家治理全局中,統籌謀劃、協調推進。歷代中央王朝秉持大一統的天下觀、“華夷一體”的民族觀、“根葉相連”的邊疆觀,有力維護國家統一,有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力推動中原與新疆雙向互動,不僅使新疆融入大一統國家治理體系中,而且使新疆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中華文化認同顯著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

  二是強化政令統一。這是歷代中央王朝新疆治理“管根本”的關鍵因素,也是新疆治理的重大原則。歷史上各中央政府始終堅持新疆與中原“一體同構”,無論是郡縣制、軍府制,還是羈縻制度,其核心就是確保中央各項政策措施一以貫之地加以實施,始終強調維護中央的統轄權,各級官吏要聽命中央、履行中央政府賦予的職責。政令統一使歷史上的新疆治理展現出事權明晰、運行有序、上下一體的政治氣象。

  三是堅持因俗而治。《禮記》中的“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指明了因俗而治的核心要義。它強調在整治政教的同時不改變邊疆地區的習俗,在統一政令的同時不改變邊疆地區的行政體制。歷代中央王朝在新疆治理中十分注重各項政策的本地化和落地性,因此因俗而治成為基本遵循。在新疆採取的和親政策、羈縻政策以及札薩克制、伯克制等,無一不是按照新疆不同民族和地域特點實施的差異化管理。

 四是注重邊疆發展。大力開發建設新疆,是實現治疆穩疆的重要經驗。歷代中央王朝都把經營開發新疆作為一項重要國策,通過移民實邊、屯墾戍邊、發展交通、設立互市、推動商貿等多種方式,在改變新疆經濟社會面貌、壯大農業手工業商業、持續改善民生的同時,進一步夯實了新疆社會穩定、邊防鞏固的物質基礎。

  五是倡導以文化人。化民成俗、以文化人是歷史上中央王朝治理新疆“軟實力”的體現,是新疆治理效能最大化的有效途徑。自漢代起,中原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新疆,文史典籍在西域傳播,儒家思想、漢字書法融入當地文化。唐朝以“修文德以來之,被聲教以服之,擇信臣以撫之,謹邊備以防之”為宗旨,用文化感召新疆各民族;清朝在新疆廣建學校,推廣漢語文教育,使新疆各族群眾對主流價值的趨同性日益增強。施之以德、德化浸潤的治理理念,仁者愛人、以民為本、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價值觀,修齊治平、尊卑有序、以和為貴、親仁善鄰的道德觀,成為新疆各民族産生文化共通性、認同感的紐帶和橋梁。

  當代新疆治理是歷史新疆治理的延續和昇華。中國共産黨歷來高度重視新疆治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着力加強新疆經濟社會建設,不斷改善新疆各族群眾生産生活條件,譜寫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生動篇章,形成了“萬方樂奏有於闐”的民族大團結生動局面。1954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成立,幾十萬大軍就地轉業,在邊境線上構築起銅墻鐵壁,在戈壁灘上白手起家建起了12座屯城,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新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族群眾生活得到顯著改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民生改善和維穩戍邊等各方面取得實打實的亮眼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立足於治國理政戰略全局,提出“治國必治邊”“興邊富民、穩邊固邊”“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等一系列重要論斷、重大舉措,確立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動新疆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創造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作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的重要戰略力量,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忠誠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新時代維穩戍邊職責使命,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新時代的新疆,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安全穩定大局的成色越來越足,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走過的70年,是不平凡的70年,是我們黨勵精圖治,團結帶領各族人民不斷創造新疆治理偉大奇蹟的70年。新時代新疆治理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是對新疆治理最精準的把脈、最莊嚴的宣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堅持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總目標,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新時代新疆治理的戰略牽引,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新疆各項工作的主線,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新時代新疆治理的底線要求,使新疆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匯聚起新疆各族兒女共守祖國邊防、共創祖國邊疆美好未來的磅礡力量。

  70年崢嶸歲月,70載風華正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黨委、兵團黨委和全疆各族人民不懈奮鬥下,必將譜寫出更為壯麗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疆篇章,必將向世界展現一個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新疆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更加燦爛。(李國強)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