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必治邊 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 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邊疆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
邊疆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展示國家實力和形象的窗口,是確保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邊疆治理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2024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對新時代邊疆治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邊疆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邊疆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着力推動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邊疆各族人民,多次親臨邊疆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視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治國必治邊”重要戰略思想,形成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建設海洋強國等一系列重要論斷、重大舉措,為新時代邊疆治理、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治國必治邊,邊疆治理關係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疆域遼闊,陸海兼備,擁有遼闊的邊疆——陸疆和海疆,陸疆沿邊有9個省區,陸地邊界長約2.2萬千米;大陸海岸線長約1.8萬千米,海域分佈着大小島嶼7600個。邊疆治理在治國理政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關係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關係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邊民富則邊境固,邊疆穩則國家安。2013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這一戰略思想借鑒我國歷代治理邊疆的經驗,結合當代邊疆治理實踐,闡明治國、治邊、治藏“三位一體”的治國理念,其中“治國必治邊”突出強調邊疆治理在治國理政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邊疆治理的高度重視。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調研邊境管控和邊防部隊建設情況,再次強調“治國必治邊”“邊防工作是治國安邦的大事,關係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對外工作全局,關係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二)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各方面全過程
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邊疆治理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等諸多領域和方方面面,必須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各方面全過程。在邊疆治理中,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加強戰略規劃和統籌協調,把邊疆治理有機融入各方面事業發展。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勇於擔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邊疆地區各級黨組織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以貫之同黨中央精神對標對表,並落實到各項規劃、法規、政策、項目的具體謀劃和實施中。
(三)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
中國歷史上就是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4年12月9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邊疆地區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四)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統籌安全、穩定與發展,加強邊疆治理,強邊固防,富民興邊,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
邊疆地區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2024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強調“雲南民族眾多,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我們要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升邊疆地區社會治理效能: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加強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提高邊境管控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賦能,提高衛國戍邊整體能力;富民興邊,文化潤邊,加強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各族群眾的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國土意識,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家園、守護神聖國土。
(五)堅持陸海統籌,明確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東北全面振興、建設海洋強國等重大戰略,為邊疆地區結合實際、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西藏地處西南邊疆,是我國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深化對西藏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總結黨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成功經驗,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做好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必須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
新疆地處我國大西北,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一帶一路”核心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新疆和兵團考察調研,為新疆和兵團發展謀篇布局、把脈定向、掌舵領航,相繼主持召開了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將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總目標,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從戰略上審視和謀劃新疆工作,堅持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總目標,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新時代新疆工作“工作方針”是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依法治疆是保障、團結穩疆是基礎、文化潤疆是根本、富民興疆是目的、長期建疆是路徑,都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相輔相成、協同發力。
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地處東北邊疆,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東北三省調研考察,就東北振興作出部署,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堅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我國擁有遼闊的海洋國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海洋強國”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將海洋定位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部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堅持陸海統籌、人海和諧、合作共贏,協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權益維護,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建設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全面提高北部、東部、南部三大海洋經濟圈發展水平;打造可持續海洋生態環境,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協同一體的綜合治理體系;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海洋秩序,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六)把邊疆地區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要把邊疆地區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支持邊疆地區依託自身條件稟賦,在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改革開放增動力、添活力,發揮邊疆地區沿海、沿邊等優勢,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防止規模性返貧致貧。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改善邊疆地區生産生活條件,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二
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團結進取,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階,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高,邊防鞏固邊境安全,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增強。在祖國的大西北,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科學指引下,新疆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兵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努力形成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新優勢”的囑託,持續練強維穩戍邊看家本領,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在祖國的萬里海疆,海南幹部群眾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範”的部署,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産業;完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積極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對內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邊疆地區發展、穩定、改革各項工作,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作出“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和“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並在政策上給予特殊支持和傾斜。二是邊疆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族人民歷史性擺脫了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鑄牢,為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經濟、社會基礎。三是“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得到周邊國家積極響應,我國同周邊國家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我國“朋友圈”持續擴大,邊疆省區與東南亞、中亞、南亞、拉美、非洲各國經濟合作不斷拓寬。
面對邊疆地區發展的機遇,我們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邊疆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邊疆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邊疆治理,積極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邊疆地區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思想基礎。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建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主陣地。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加快推進嵌入式城鎮化建設,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推動各族群眾逐步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優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社會結構,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二是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安全、穩定與發展,強邊、固邊、興邊,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我國邊疆治理面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的新局面,特別是某些國家大搞“築墻設壘”“脫鉤斷鏈”,&&多項涉及中國邊疆的法案,企圖利用涉疆、涉藏、涉台、涉海、涉港等問題,牽制中國,直接影響到我國國家安全和邊疆地區的穩定、發展。面對邊疆治理的複雜形勢,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堅定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反對某些國家“築墻設壘”“脫鉤斷鏈”和對新疆等特定地方的單邊制裁;依法治邊,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增強邊疆地區各族群眾的國家意識、國防意識、國土意識,進一步促進邊防穩固、邊疆穩定;堅決同“台獨”“藏獨”“東突”等分裂勢力鬥爭,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統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三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邊疆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我國邊疆地區地域遼闊,邊疆各地方在歷史、文化、資源稟賦上各有特點,要依託自身條件稟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産業;發揮沿海、沿邊等優勢,融入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經濟發展與人民幸福感提高、産業升級、民族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相結合,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改善邊疆地區生産生活條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邊疆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四是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要把邊疆地區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邊疆省區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我們要着眼邊疆地區人口眾多、地域廣闊這一基本國情,建設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邊疆;要賦予經濟社會發展更多政治意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打造體現邊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多渠道促進各族群眾穩定就業增收,不斷改善邊疆地區生産生活條件,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着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着力促進邊疆地區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邊疆地區文化事業,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邊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推動實現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邊疆。(作者:孫宏年)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兵團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援疆)。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西藏曆史地圖集》(18ZDA191)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