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梳“新粧” “豐”景美如畫
——兵團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見聞
“三夏”時節,兵團各墾區一派生機盎然。廣袤田野上,豐收與播種同框,演繹一地生多“金”的神奇過程;溫室大棚內綠意流淌,養殖場裏魚蝦歡躍,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
今年以來,兵團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把産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完善農業全産業鏈條,加快構建具有兵團特色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不斷書寫農業強國建設兵團擔當新篇章。
花樣新:增收致富有奔頭
當前,作為夏收的首熟作物,二師鐵門關市套種孜然迎來集中收穫期。放眼田間地頭,職工群眾有序采收孜然,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每畝能收穫七八十公斤孜然呢,光這一項,畝收益就有2000元,加上後期棉花的收入,一年下來效益非常可觀。”二十九團十三連職工張宇邦樂呵呵地説道。今年,二師鐵門關市種植孜然51萬畝,預計6月20日前後完成全部采收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能力,兵團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資源,持續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在鞏固主導優勢産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土地空間和作物生長時間差,通過一年兩季、兩年三茬、輪作套種等方式,讓職工群眾在有限的土地上一地生多“金”,實現效益最大化。
在八師一四七團五連農田裏,每6行小麥之間,就有2行玉米舒展着綠葉。6月初,經過特殊改裝的播種機採用“6+2”播種模式,將玉米同步播進麥田。
“小麥大約在6月底、7月初就能收穫,玉米和小麥將共生25天左右。這一套種模式實現了光、熱、水、肥等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還能改良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發生。”一四七團五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董文峰説。
放眼廣袤田野,各師市和團場推廣的種種“花式種地”模式,為農業增效、職工增收注入了新動能。
新意多:特色産業有看頭
幾天前,從湖北省遠道而來的蝦苗運輸車,相繼駛入三師四十五團二連澳洲龍蝦養殖基地。
“此次共引進蝦苗80萬尾,包括30萬尾澳洲龍蝦和50萬尾小龍蝦,後續計劃再引進200萬尾蝦苗。”該養殖基地負責人孫為國介紹,預計到7月中旬,養殖的海鮮即可陸續供應市場。
近年來,兵團持續實施農業“優”“特”戰略,緊盯市場需求,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龍蝦、螃蟹、油莎豆、沙棘、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産業迅猛發展,“小産業”正成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走進一師十二團十二連丹參中藥材種植基地,只見一朵朵紫色小花從綠葉間探出頭來。近年來,十二團順勢而為、搶抓機遇,採取“黨支部引領示範帶動、合作社運營、職工參與”的模式,積極擴大丹參種植面積,讓中藥材種植成為帶動職工群眾增收的新途徑。
“今年連隊種植丹參180畝,10月份丹參成熟後,將由合作社打包收購,不愁銷路。下一步,連隊還將種植板藍根、黃芩、啤酒花等特色作物,為職工群眾進一步拓寬增收致富路。”十二團十二連“兩委”成員陳廣帥笑意盈盈,對今年的好收成充滿期待。
在四師七十五團,1萬餘畝黃芪綿延成海,藥香撲鼻;在五師八十一團,1.7萬畝夏黑葡萄滿目翠綠;在八師一三三團,120萬隻蟹苗在養殖基地裏茁壯生長……
如今,越來越多兵團“新土特産”進入大眾視野,成為農業産業體系中極具潛力的增長極。
成色足:鏈式發展有盼頭
眼下,在兵團各師市,農産品加工廠可謂星羅棋佈,其間傳出的機器轟鳴聲,與田野上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交織在一起,不斷延伸農業産業鏈式發展的諸多可能。
在阿拉爾新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灌裝車間內,工作人員仔細察看機器運行情況,不時檢查灌裝牛奶封口是否嚴密。自動化生産線上,牛奶産品正源源不斷地傳送至包裝車間。
今年以來,新農乳業推出的幹噎酸奶、爆漿奶酪、烤奶皮子等新産品,相繼成為市場上的“爆款”。“我們不斷進行産品研發與口味升級,研發推出10多款新産品,市場佔有率實現了穩步提升。”該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路全介紹道。
近年來,兵團依託農業産業化優勢,全力做好農産品精深加工文章,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傳統農業向高附加值産業轉型升級,打造特色鮮明的産業集群,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增加職工群眾收入。
作為兵團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新疆天椒紅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幹辣椒良種育繁銷、辣椒紅色素與辣椒精提取、辣椒製品加工為一體的辣椒全産業鏈企業,目前建有加工辣椒原料種植基地50余萬畝,辣椒試驗示範種植基地1萬餘畝,具備年加工幹椒10萬噸的生産能力,是國內最大的辣椒産品精深加工企業之一。
天椒紅安公司副總經理宋文勝告訴記者,從育種、種植到加工銷售,辣椒産業鏈式發展將種植戶、産品加工、市場需求等要素緊密&&起來,有力帶動了兵團辣椒産業高質量發展。
從棉花、紅棗、生豬、奶業等主導産業,到番茄、辣椒、沙棘、油莎豆等特色領域,兵團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規模不斷壯大、水平不斷躍升,在廣袤田野上譜寫出兵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趙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