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經濟工作作出明確部署,將GDP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5%左右,為兵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兵團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雖然這個目標增速與上年持平,但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下,要完成這一任務並不容易。錨定目標任務,兵團一定要全面貫徹全國兩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兵團黨委八屆九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優勢,創新進取,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好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盤棋”,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實現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穩增長,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兵團的優勢在哪?
厚植沃土,積蓄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
近日,兵團重大項目——可克達拉金海生物60萬噸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熱電聯産項目全面復工,600余名工作人員進駐建設基地,為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該項目建成後,可帶動四師可克達拉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玉米全産業鏈發展,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34億元。
“我們不遠萬里選擇落戶四師可克達拉市,看中的是這裡獨特的經濟發展優勢。”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志平告訴記者,四師可克達拉市有“三大好”:資源稟賦好,是全疆玉米種植重要基地;地緣優勢突出,産品向西出口、向東輸入方便快捷;營商環境好,除了優惠的産業落地政策,還能享有項目建設全周期“保姆式”服務,在這裡投資創業感到非常踏實。
“經濟發展的深厚動力,除了來自産業、區位、政策、生態等優勢,還源於兵團特殊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副書記、四師師長曹萍告訴肖志平,兵團黨委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帶領各師市集中力量辦大事、穩大局、促發展,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必然一浪高過一浪。
以前,四師可克達拉市一度陷入經濟總量不大、重大項目較少、産業集群化發展不強等困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後勁在哪?
破除只盯着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開放引路,成為破局之要。
為此,四師可克達拉市一班人將視野投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尋經驗、拓商機、引項目,搶抓機遇建設“向西開放先行區”“特色産業集聚區”,加速集聚生物製造、新能源新材料、農副産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優勢産業,到2024年底,師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突破100家,當年新開工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兵團擁有獨特的體制優勢、産業供給優勢和市場需求優勢,黨中央、國務院對兵團工作高度重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央和國家機關、央企和援疆省市傾力對口支援兵團發展,自治區黨委加強領導、全方位支持,支撐兵團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因素不斷匯聚。
“兵團黨委八屆九次全會明確了兵團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加快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中,兵團優勢凸顯,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更為清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愈發強勁。”兵團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
追“新”逐“綠”,“創新之花”結出“産業之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和産業支撐。
“你説它是城市,卻有田園風光;你説它是鄉村,卻有許多工廠……”詩人艾青在《年輕的城》中描繪的兵團田園風光和城市景象,正在創新之筆下呈現出更加壯美的圖景。
隨着全球經濟環境演變和經濟增速放緩,八師石河子市長期“倚煤倚重”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從傳統的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八師石河子市站在了關鍵歷史節點。
如何轉型突圍?八師石河子市給出的回答是:立足一隅、面向全國,依託科技創新實力強、産業基礎牢固、資源稟賦較好等優勢,深度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創新破解轉型之困。
以跨産業上下游、供需端耦合聯動的大項目、好項目為牽引,把能源産業全鏈條融入碳硅鋁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交通物流、綠色農業、新型服務業等“四大産業”發展的各方面各環節,全力推動實施城市級“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八師石河子市加快形成各産業齊頭並進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格局,成為兵團産業發展的“綠色樣板”。
不斷挖存量、提潛力、擴增量、強動能,今年,八師石河子市將持續推進産業鏈向綠氫、綠醇、光伏等綠色能源裝備細分賽道延伸,推動能源“發、儲、輸、用”全鏈條綠色低碳轉型,培育打造以碳基、硅基、鋁基為主體的新材料千億級産業集群,更好發揮兵團經濟高質量發展“火車頭”作用。
面臨轉型升級挑戰,兵團充分發揮産業基礎紮實、科研力量集聚、開放底蘊深厚等優勢,積極融入自治區産業發展規劃,構建以兵團七大主導産業和21條重點産業鏈為特色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十大拳頭産品”在全國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進一步積累了鮮明優勢、取得了豐碩成果。
“實現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雙向奔赴,要迎合大勢、站上風口,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郇恒賽説,兵團將發揮創新優勢,聚焦“千百十”億工程,完善政策體系、搭建平台矩陣、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助力産業追“新”逐“綠”,推動“智改數轉網聯”,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産業之果”。
培育新優勢,進一步為全國農業發展提供兵團經驗
機器轟鳴、訂單不斷,日前,在新疆天鵝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們忙着加工零部件、進行整機裝配。“今年高端採棉機訂單量較上年增加了20%至25%,有部分訂單來自國外市場。”該公司總經理李佔濤説。
高端採棉機駛向國際市場,正是兵團發揮優勢、做強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産業結出的豐碩結果。
歷經多年發展,兵團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機械化大農業生産體系,並在農業機械化水平穩居全國前列的同時,充分發揮農機製造領域技術優勢,積極解決區域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産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兵團採棉機、智慧農機製造等産業不斷取得新突破,為我國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提供了兵團經驗、貢獻了兵團智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扶持畜牧業、漁業穩定發展,支持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農業是兵團的基礎産業、優勢産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一直以來,兵團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作為頭等大事,全力塑造農業新優勢,不斷提高糧食單産和總産水平,持續鞏固國家優質商品棉生産基地地位。
隨着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加速推進,兵團農業也進入了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
走進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十四師皮山農場菜博園,仿佛進入了果蔬的海洋。“我們全力打造集生産、示範、研學、培訓、科普、觀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採用的現代化種植模式多達16種。”菜博園運營經理陳小雷介紹,菜博園裏“科技范兒”十足:用巡航機器人巡檢、噴藥、運輸,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依託物聯網、大數據平台,應用精準增濕增肥環控系統,大大降低了病蟲害發生率……
今年,菜博園將放大特色優勢,積極打造農旅新文化場景,通過多業態繁榮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致力於成為南疆地區的“蔬菜産業新高地”。
從總體發展來看,儘管兵團農業優勢明顯,但産業鏈較為脆弱,在一些領域生産模式較為粗放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兵團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兵團將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積極實施農業領域“十大行動”,將現代農業要素高效融入農業生産,加快數字技術賦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培育農業新優勢,切實推動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