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積雪漸融。3月8日,走進八師一四三團九連,一排排嶄新的房屋讓人眼前一亮。
“快進來,快進來。”推門入戶,九連職工段世書熱情地招呼記者參觀他新搬進的抗震安居房,“瞧瞧我家的房子,廚房寬敞明亮,衞生間乾濕分離……”隨着段世書的指引,記者看見,客廳裏擺着嶄新的沙發、冰箱,造型新穎別致的盆景將新居裝點得別有情趣。
説起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段世書打開了話匣子:“國家政策好啊,這些年身邊的變化實實在在,我們大夥兒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段世書告訴記者,去年10月,自己一家搬進了抗震安居房,房子加院子總共360平方米,團場補貼了1.85萬元,大門和院墻都是團裏出資,自己沒花錢。
站在院子裏,段世書比劃着給記者講了自己的“規劃”:院子的一半,用來休閒娛樂;另一半,則用來種菜養花。“連隊越來越乾淨漂亮,廣場上的大舞&還配了燈光,等天氣一暖和就熱鬧了,有時間就和老伴兒去跳跳廣場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九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張權對此感觸頗深,他&&:“我們將認真落實好政策,把黨的關懷傳遞到千家萬戶,讓更多家庭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對於有數十年蟠桃種植歷史的一四三團來説,鮮甜多汁的蟠桃早已成為團場“金字招牌”,2024年,團場70%以上的蟠桃通過線上銷往全國各地,價格較往年要高近30%,種植戶畝均效益突破了1.5萬元。
“現在大夥兒的幹勁兒特別足,都在想怎麼把桃樹種得更好,把日子過得更紅火。”張權説。
為推動蟠桃産業提質升級,一四三團去年更新改造老舊果園297畝,新建蟠桃標準園487畝,還配合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蟠桃專家工作站,建起3座直立式栽培防寒大棚,精挑細選了24個品種試點種植。
“以前,為了讓桃樹安全越冬,每年一到10月,我們就忙着清園、扣樹壓枝、蓋草簾和塑料布,費力不説,種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九連“兩委”成員倪澤寒告訴記者,自己種了十幾年蟠桃,後來團場組織大家到山東壽光、莒縣學習考察,這讓自己和不少種植戶大開眼界:只要做到精準控溫,大棚裏的果樹寒冬臘月還能“桃花朵朵開”。
現在,一有時間,倪澤寒就會去專家工作站的大棚裏轉悠。“大棚種植好,可以增加種植密度,控制樹高、樹形,果子的産量和品質也更有保證。”倪澤寒説,大夥兒都盼著蟠桃新品種和新的種植模式盡快“開花結果”,把蟠桃産業越做越大。
當天下午,倪澤寒照舊又去了大棚。“別看外面的雪還沒化完,這裡面的桃樹可是綠綠的,這就是我們新的希望。”説這話時,他的臉上充滿期待。(趙優 陳琼 通訊員 王奇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