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金穗田園美,綠樹紅樓庭院新’,這副春聯寫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啊!”1月23日,四師六十四團居民李愛新接過書法家剛剛寫好的春聯欣喜地説。
為充分挖掘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內涵,1月22日,由兵團黨委宣傳部和兵團文聯聯合舉辦的兵團2025年“送福迎春”寫春聯、送春聯、講春聯主題文化活動在三師圖木舒克市啟動,兵團各師市、團場同步進行,數萬人共同參與,以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職工群眾歡度新春佳節營造喜慶熱烈的文化氛圍。
手寫春聯迎新 文化惠民暖心
鋪紅、蘸墨、落筆……在一師二團“送福迎春”主題文化活動現場,長桌排開、筆墨鋪就,喜慶的紅紙上,一副副墨跡未幹的春聯,勾勒出對新年的美好願景。
筆墨凝香迎新春,春聯福字送吉祥。寒冬臘月,兵團書法家們來到團場、機關、學校,走進連隊、社區、企業,把對新春的祝福和對未來的期許融入一筆一畫之中,積極營造團結奮進、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手寫春聯融入了藝術家的心血,彰顯了書法的魅力。”在烏魯木齊市和平都會“送福迎春”寫春聯、送春聯、講春聯主題文化活動現場,市民楊國富拿到春聯後感慨道。
“春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開展‘送福迎春’寫春聯、送春聯、講春聯主題文化活動,在兵團鋪陳中華文化底色,對於進一步增進文化認同,提升文化素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意義重大。”兵團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潘峰勤説。
送上新春祝福 構築精神家園
連日來,在七師一三〇團,工作人員將一副副寓意美好的春聯和“福”字送入連隊職工群眾、社區居民家中,在為他們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時,還與居民一起張貼春聯,講解春聯背後的文化內涵。
“今年春節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後的首個春節,作為春節獨特的文化符號,每當春聯躍然於各家各戶的大門上,便象徵着春節慶典正式拉開序幕。”兵團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朝軍説,通過開展“送福迎春”主題文化活動,讓職工群眾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魅力。
今年,兵團文聯組織書法家協會徵集篩選100副春聯,內容涉及新春祝福、改革發展、愛國愛疆、民生改善、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主題,由兵團詩詞楹聯協會進行註釋,兵團文聯從中精選出25副春聯,組織兵團書法家協會的15名優秀書法家進行書寫創作,並印製2萬份春聯分送到各師市。
講授春聯知識 傳承優秀文化
“我練毛筆字已經有半年時間了,還加入了學校的書法社團。我要練好毛筆字,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在三師五十三團六連“送福迎春”主題文化活動現場,該團中學七年級學生穆尼賽·帕裏哈提沉心靜氣提筆書寫,一個端莊秀麗的隸書“福”字躍然紙上。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既有對時光流轉中生命延續的欣然,又飽含福氣盈門的期望;國泰民安逢盛世,風調雨順頌華年,則表達了人們對國家興盛、社會安定的期待。”在“送福迎春”主題文化活動期間,書法家們還走進石河子第三小學進行現場指導,讓師生們進一步領略書法的藝術之美。
“在開展‘送福迎春’主題文化活動的基礎上,我們還將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力爭推出更多接地氣、有活力、聚人氣、有溫度的文藝作品,豐富職工群眾的文化‘餐桌’。”潘峰勤説。
截至目前,兵團文&&統已組織開展“送福迎春”主題文化活動500余場次,共計書寫、送出春聯近50萬副;開展文藝惠民演出320場、拍攝全家福活動46場,舉辦春節主題展覽42場、詩歌朗誦會6場,赴地方縣鄉村鎮開展活動33場,覆蓋團場、社區、街道和地方村鎮170余個,惠及職工群眾150余萬人。(徐敏 常丫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