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興疆固邊培育更多時代新人
——兵團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歲月奔騰,時代向前。
從渴求知識的“識字班”,到各級各類教育蓬勃發展、擁有“雙一流”大學,經過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教育經費常年保持穩定增長,各級各類學校基礎設施、辦學條件發生根本改變,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當前,兵團已建立了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在內的完整教育體系,截至目前,兵團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58所,在校生64.83萬人。
兵團教育事業取得的成就,得益於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得益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初心和恒心。
着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先進的設施,深厚的底蘊,沒想到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名校。”華山中學博古其校區學生家長張敏喜上眉梢。
“我從小就喜歡計算機,現在不但可以專心學習這門課程,還能代表學校參賽,獲得全國金獎,很有成就感。”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馬建奎對未來充滿信心。
……
既有量的提升,也有質的飛躍。近年來,兵團不斷擴大學前普惠性教育資源供給,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職業教育體系有效貫通,高等教育實現高校數量、辦學規模、學科專業、辦學條件“四個翻番”,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不斷朝着“雙一流”的目標邁進,兵團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兵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不斷完善。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不斷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青少年成長全過程,讓會勞動、愛勞動成為新風尚;持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實施美育浸潤行動、科學教育促進計劃……如今,兵團教育不再是一“智”獨秀,德智體美勞全面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伴隨兵團各級各類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學生成長成才的通道變得更加廣闊。
日前,第17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專項賽落下帷幕,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斬獲全國高職組二等獎。“學校給了我夢想起航的機會和途徑,讓我朝着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獲獎學生王博説。
立足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科教融匯、職普融通,兵團加快建設具有兵團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推進“雙高”“雙優”建設,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學校,提供了更多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努力辦好職工群眾滿意的教育
教室寬敞明亮,休息區溫馨舒適,游樂設施充滿童趣……走進十四師一牧場昆牧幼兒園,孩子們的歡笑聲響徹校園。一牧場是兵團偏遠團場之一,幼兒園硬體設施卻十分完備。
教育投入持續增長,辦學差距不斷縮小。兵團每年安排專門資金用於改善團場幼兒園辦園條件,按照生均每年2800元標準為邊境團場補助幼兒伙食費、保教費、取暖費及免費讀本費,不斷提升兵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偏遠團場有了優質的學前教育,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年底,兵團全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偏遠團場學校與師直學校和其他團場學校辦學條件實現基本均衡。
通過開展薄弱團場學校強基提質工作、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一師一優質高中”項目、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等舉措,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近年,兵團通過深化改革推動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職工群眾,持續增強兵地各族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
12月4日,粵兵兩地示範校結對共建簽約儀式暨廣東東莞·兵團三師“三支隊伍”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東莞市舉行,三師圖木舒克市9所學校與東莞市9所學校牽手結對共建。
堅持把教育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動發展的工程、民族團結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依託各援疆省市資源,兵團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格局不斷拓展。
加快將教育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兵團各校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學校和專業,促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服務支撐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8月底,一師阿拉爾市舉行葉爾羌高原鰍增殖放流活動,50多萬尾自繁自育的葉爾羌高原鰍幼苗歡快地游入塔裏木河。近5年,一師阿拉爾市已累計向塔裏木河增殖放流葉爾羌高原鰍近300萬尾。
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凡介紹,在塔裏木大學的技術支持下,師市已連續5年增殖放流葉爾羌高原鰍,對改善塔裏木河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有着重要意義。
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兵團始終把高校“産學研用”深度融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持續推動高校生物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綠洲生態農業領域全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中心、兵團鹽鹼地綜合利用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設;申報科技小院101個、科技小院集群10個,不斷發揮高校科技和人才優勢。
十四師二二四團種植紅棗13萬畝,紅棗品質直接影響職工群眾的收入。2022年,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王振華圍繞十四師土壤次生鹽鹼化嚴重、水資源短缺和紅棗提質增産增效難等問題,聯合十四師相關部門和兵團龍頭企業,共同建設“新疆昆玉皮墨墾區紅棗科技小院”。
經過3年的努力,科技小院在二二四團高質量建成了自壓灌區灌排協同調控和精量水肥協同調控關鍵技術試驗示範基地,示範基地水資源綜合效益提高17%,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1%,棗樹增産13%,每畝純收益增加131元。
多年來,兵團各高校勇挑重任,聚焦重點領域科學設置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新農科建設,推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同時,服務鄉村振興,圍繞新疆和兵團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各類技能培訓,今年已開展各類技能培訓20萬人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兵團將堅定不移抬高底部、縮小差距、提高質量,讓孩子們共享優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以“奮進之筆”努力書寫好職工群眾滿意的“教育答卷”,為興疆固邊培育更多時代新人。(王素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