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推動“五良”融合發展
一師阿拉爾市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産“雙增長”
11月18日,在一師二團高標準農田裏,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糧食研究室主任楊志剛與種糧職工穿梭於田間,仔細觀察冬小麥苗情和土壤墑情。
聚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供給,今年以來,一師阿拉爾市深入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發展,全方位挖掘糧食作物增産潛力,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産。
“我們積極探索推廣麥後復播大豆、玉米、小米、水稻、高粱等糧食作物種植新模式,今年種植糧食作物84.9萬畝,總産54萬噸,實現了面積、總産‘雙增長’。”一師黨委常委、副師長武傑介紹。
今年,一師阿拉爾市共種植小麥27.9萬畝,總産達18萬噸,其中,一團冬小麥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高産示範田平均畝産分別達到755.6公斤、731.3公斤、703.8公斤,創南疆片區冬小麥高産紀錄。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藏糧於地的重要舉措,一師阿拉爾市制定印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建立領導包保服務工作機制,抓實抓好規劃實施、資金保障等環節工作,確保項目快速推進。今年,該師市在原有235.22萬畝高標準農田基礎上,新建和改造提升農田90余萬畝,有效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截至目前,該師市高標準農田佔比達86%以上。
“種業創新發展是穩糧增産的核心驅動力。”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農管科科長何進&&,師市全面推廣種植自主選育的“新冬55號”“阿農冬6號”“新稻21號”等冬小麥優質品種,在“矮密早”模式基礎上,廣泛應用幹播濕出、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推動實現糧食産量的大幅提升。
糧食要高産,“良機”是支撐。聚焦農業生産急需,一師阿拉爾市加大先進適用農業機械裝備研發和農機新技術推廣力度,累計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483萬元。截至目前,該師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2%,糧食生産實現全程機械化。
為調動職工群眾種糧積極性,一師阿拉爾市全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職工一次性補貼、大豆生産者補貼等政策,共發放補貼資金855.31萬元;積極開展糧食高産創建行動,實行“揭榜挂帥”機制,打造萬畝示範片9個、十萬畝示範區4個,持續舉辦糧食作物高産競賽活動,營造了積極應用高産技術、創高産奪豐收的良好氛圍。(全媒體記者 陳琼 馬雪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