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記者見到新疆政法學院銀齡教授李鳴時,他正在為學校承辦全國政法院校“立格聯盟”第十三屆高峰論壇而忙碌。
“這對於學校來説是一件大事!”李鳴坦言。
今年67歲的李鳴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教授、民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法學博士生導師。7年前從中國政法大學退休後,他卻選擇“再出發”。
2021年8月,李鳴收到中國政法大學發來關於“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的郵件。“能去邊疆看看、發揮餘熱,一直是我的心願。”李鳴心動了,産生報名去新疆政法學院的想法。
“新疆?圖木舒克?”妻子廖敏文一開始覺得路途太遙遠,並不同意。李鳴一邊給妻子做思想工作,一邊申請參加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
一週後,李鳴順利通過申請,妻子見他對前往邊疆有執念,於是也答應下來。當年9月,他和妻子一路西行,來到距北京近4000公里的新疆政法學院,開始了支教新生活。
“作為一名大半輩子都在教學崗位的教師,支教支研是我的主要工作,除此之外,我要做好‘傳幫帶’,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為學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來到學校後,李鳴迅速制定工作目標。
在教學教研工作中,李鳴把先進的教學理念、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每年授課超過240課時,因為授課方式新穎有趣、有深度,他的課深受學生歡迎。
“立法者,不為自己立法。”
“思想家應該去流浪。”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李鳴下課前有個習慣,他會以課程內容為主題,選擇一句與之相關的“名言金句”作為課程結尾。每次説完名言金句後,學生們都會不約而同起立為他鼓掌。“老師的講課方式與眾不同,我們都很喜歡。有時候遇到不太容易理解的名言金句,我們還會主動去查閱資料,直到把它弄明白。”新疆政法學院2021屆學生蘇鵬説。
李鳴還利用碎片化時間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僅2023年一年,就以新疆政法學院名義發表《法的回聲:中國法律思想通識講義》專著1部、論文8篇。
除了教學教研工作之外,李鳴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他所指導的4名助教順利晉陞講師。
“作為一名學者,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閒暇之餘,李鳴經常到圖木舒克市周邊走訪,棉花地裏、棗樹林下、胡楊林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將收集、分析和考察的內容撰寫成一份份調研報告。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今年是李鳴來到新疆政法學院的第四年。“我早已把圖木舒克當成第二故鄉,把自己當成兵團人。能在退休後發揮餘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李鳴説。(全媒體記者常丫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