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稻“接力”端穩糧食“飯碗”-新華網
2024 07/11 11:48:42
來源:兵團日報

麥稻“接力”端穩糧食“飯碗”

字體:
一師阿拉爾市推廣麥稻兩季連作模式

麥稻“接力”端穩糧食“飯碗”

  這幾日,一師七團的種植戶忙壞了。“剛收割完冬小麥,我們就趕緊翻地上水,抓緊時間插秧,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7月7日,七團八連職工馮流祥告訴記者。

  今年,一師阿拉爾市在七團、九團、十三團、十六團等團場推廣麥稻兩季連作模式,種植麥後水稻1.58萬畝。

  為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和改善部分團場土壤鹽鹼化程度高的狀況,2022年,一師阿拉爾市經實地考察研究後,引進農洋11號、新稻11號、新稻21號等早熟水稻品種進行試種,並取得成功。

  “水稻耐淹性強,且種植水稻田間蓄水量大,可排水洗鹽,同時通過應用水稻專用肥改良土壤,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提高糧食産量,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助力農業生産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水稻團隊助理研究員陳先東介紹。

  一師阿拉爾市在總結麥稻兩季連作模式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各團場配套現代化育秧設施設備,並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跟蹤服務,為水稻豐産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該師市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産,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公司的力量,有序組織小麥收割作業,爭分奪秒搶收入庫,做到成熟一片、收穫一片、播栽一片,確保第二茬水稻順利栽種。

  “去年我種的第二茬水稻畝産500多公斤。今年冬小麥畝産700多公斤,水稻種植技術更成熟了,産量會進一步增加,一畝地一年就能産1000多公斤糧食。”馮流祥笑着説。

  近年來,一師阿拉爾市因地制宜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持續通過引良種、強技術、增服務,深挖糧食增産潛力,已從過去的一年一季作物種植模式變為一年兩季、一年兩茬、兩年三茬、輪作套種等多種種植模式,“小麥+玉米”“小麥+大豆”等連作種植模式趨於成熟。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