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榜樣丨“駁克乃·開肯:守護牧工生命健康的“馬背醫生”-新華網
2024 06/11 09:53:54
來源:兵團日報全媒體

兵團榜樣丨“駁克乃·開肯:守護牧工生命健康的“馬背醫生”

字體:

  五月的十二師一〇四團牧二場水草豐茂,風景如畫。在這裡,只要提起駁克乃·開肯,幾乎每個人都能講上一段與他有關的故事。

  “有水草的地方,就有牧工的氈房。有氈房的地方,就留下過‘馬背醫生’駁克乃·開肯的足跡。”牧民們説。

  今年67歲的駁克乃·開肯,退休前是一〇四團牧二場的一名醫生。40多年來,駁克乃·開肯不分寒暑、不畏艱難,守護牧區牧工的身體健康。

  1976年,駁克乃·開肯在一〇四團牧二場參加工作,由於工作認真負責,表現突出,3年後,他被推薦到牧區醫務室工作。為了盡快掌握醫療知識,他一邊工作,一邊刻苦學習業務知識,不斷充實自己。1984年,取得醫師資格證後,他毅然選擇背着藥箱、騎着馬行走在天山深處,成為一名守護牧工生命健康的“馬背醫生”。

  駁克乃·開肯負責的牧區有140多個放牧點,200多戶牧工居住在縱橫300多公里的天山深處,每個放牧點至少相距數十公里。牧工沒有手機、固定電話,遇到急病重病,無法及時通知醫生,所以駁克乃·開肯一年大部分時間就在馬背上和牧工的氈房裏度過。

  牧工每年都要隨着季節變換轉場,尤其到了夏季,還要翻越冰達坂。為了及時給牧工看病,每一次轉場,駁克乃·開肯都要跟着牧工風餐露宿走上一個多月,餓了就咬一口馕,渴了就吃一口雪,累了就席地而臥。為了盡可能多帶些藥,每次巡診,他都把馬褡子上兩個口袋裝得滿滿的,而路上充饑的口糧卻帶得少之又少。

  “路遠,多裝一片藥,就有可能多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駁克乃·開肯説。

  季節輪替,草木榮枯。治病救人、守護牧工健康是駁克乃·開肯不變的堅守。作為牧區醫生,他幾乎走遍了這裡的每一個角落,用數十年堅守,踐行了一個共産黨員的初心,得到了牧工們的信賴。

  “在偏遠的大山裏,多虧駁克乃·開肯醫生來得及時,救了我父親。”牧工葉兒哈特回憶起父親突發心臟病時的場景,仍心有餘悸。此後,只要看到駁克乃·開肯在附近巡診,葉兒哈特都會幫他喂馬、檢查馬鞍。進門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送行時裝在馬背上的熱馕,牧工們總是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對他的感激和尊敬。

  每次巡診,駁克乃·開肯都要走1個月的山路,在雨夜裏迷過路、摔傷過脊椎、摔斷過腿。近40年,他累壞了8匹馬,騎馬巡診行程近13萬公里,送醫送藥近10萬人次,牧區所有孩子都是他接生的,先後挽救了十幾名牧工的生命,他的敬業精神感動着牧工,被大家稱為冰達坂上的“守護神”。

  2008年,駁克乃·開肯被衞生部(現國家衛健委)授予“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榮譽稱號,兒子切熱伊扎提·駁克乃深受父親影響,大學畢業後回到一〇四團成了一名醫生。切熱伊扎提·駁克乃與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古麗那孜結為夫婦,一家兩代三名醫務人員接續守護牧工們的健康。

  “父親時常教導我:醫者仁心,不求回報;所思所學,盡為人民。”切熱伊扎提·駁克乃説,父親的話堅定了自己當醫生的決心。

  退休後,只要有空,駁克乃·開肯就會回到牧區,看看曾經接生過的孩子們,幫助醫生給新生兒做體檢。(記者 馬雪嬌、實習記者 紀曉貞)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