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基礎産業顯活力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阿拉爾經開區發展壯大紡織業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的阿拉爾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阿拉爾經開區”),在東彩科技紡織有限公司車間,本地産的白色聚酯長絲經過加彈、織造等工序被織成滌綸布。
阿拉爾經開區是新疆四大綜合性紡織服裝産業基地之一,目前已註冊各類企業2000余家,具備棉纖維、粘膠纖維、聚酯纖維三大紡織原料及全疆染整規模最大、印染品類最全的印染體系。當前,阿拉爾經開區正聚焦紡織服裝、綠色化工、食品加工等優勢主導産業集群發展,大力培育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産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産業活力顯現。去年,該經開區完成工業投資64.4億元,同比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
原材料多元化
從種好一朵棉、織好一塊布,到裁剪出一套衣服等産品,阿拉爾經開區統籌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加速紡織産業鏈條延伸。
“紡織産業鏈長,各環節配套産品建設較多,結合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産業現實需求,園區正按照‘抓兩頭帶中間’思路推動,重點要解決好纖維原料和印染兩大問題,厚植新疆紡織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基礎。”阿拉爾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洪濤説。
隨着東部地區紡織服裝産業轉移,阿拉爾經開區通過招商引進相關企業,打通了從石化資源到紡織關鍵鏈條,豐富了紡織原材料。
“過去沒有本地産的滌綸絲,企業只能生産紡紗、織襪等棉紡産品。”東彩科技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祖香説,阿拉爾經開區實現滌綸長絲本地化生産後,公司投資建設了包括3000&噴水織布機、20&加彈機和針織大圓機、印染等工序齊全的生産基地,年可生産中高檔家紡布料2億米、2500萬套床上四件套,日消納聚酯長絲100多噸。
統計顯示,2023年阿拉爾經開區已建成聚酯長絲産能30萬噸,聚酯長絲本地轉化率約60%。“現在園區正瞄準錦綸纖維原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後續還將發展萊賽爾纖維,多元化發展紡織服裝原材料。利用阿拉爾市位於南疆中心的區位優勢,發揮出園區在新疆紡織服裝産業中的帶動作用。”李洪濤説。
印染綠色減排
“印染是新疆紡織産業鏈從前端向後端發展的關鍵環節,必須解決印染過程當中産生的廢水問題。”李洪濤説。
阿拉爾市興美達印染有限公司是園區落戶最早的紡織服裝産業,涉及紡織和坯布印染兩個環節。面對印染生産中的綠色環保要求,企業投入2000萬元建設了水回用處理系統,通過技術處理,實現了印染廢水回收再利用。目前,企業日處理印染廢水達4000立方米,中水回用率在46%以上。
“建廠時配套設計了中水回用以及環保裝置系統。隨着環保要求的不斷提標,企業設備也在升級。”該公司副總經理廖君&&,為實現廢水、廢料回收利用,公司投資了1800萬元進行鹽回收系統裝置建設和軟化水處理系統完善,通過一系列工藝處理廢水。下一步,將投資500萬元建設臭氧處理系統。
目前,阿拉爾經開區印染企業中水回用率超過45%。
“經過多年發展,阿拉爾經開區印染規模和産量已達全疆50%以上,印染技術應用已從傳統的缸染技術向數碼印花邁進。”李洪濤告訴記者,隨着原料和印染兩大重點難題的逐步解決,下游服裝生産企業在本地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布料進行加工生産,減少了運費等成本。2023年,阿拉爾經開區落實中央節能減排補助資金2333萬元,獲批國家綠色工業園區。
服務便利高效
連日來,位於阿拉爾經開區的新疆欣明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調試生産設備。“園區紡織企業棉紡産品可以作為企業生産原料,通過補短板,形成織布、加彈以及印染的産業鏈條。”該公司總經理胡小明説。
近年來,阿拉爾經開區利用當地棉花産地優勢,強化要素配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鏈”式招商吸引了一批棉紡企業落地。目前,園區有紡織服裝産業鏈企業61家,建成紡錠規模242萬錠。
記者了解到,阿拉爾經開區積極落實兵團紡織服裝專項資金、兵團支持南疆師市工業發展獎勵等政策,按照與招商引資企業簽訂的投資協議,按月受理優惠政策補貼申請。2023年,共受理各項獎補資金19.94億元。
為緩解企業發展融資難題,阿拉爾經開區制定&&了企業優惠政策質押貸款貼息管理辦法,按月對接金融機構,及時統計更新各金融機構向轄區企業投放貸款情況。2023年,6家金融機構向轄區101家中小企業放款47.56億元。
“兵團和師市給園區授予了420項涉及建設和土地等方面的行政審批權限,企業辦理事項在園區基本可以實現閉環解決。”李洪濤説,通過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園區已實現“數據一個庫、管理一條線、監管一張網”,企業項目備案、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手續辦理無需在線下提交資料,可“不見面”辦理,便利高效服務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