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曲藝表演、特色農産品展銷、歌舞表演……4月13日,二師鐵門關市雙豐梨花文化活動在三〇團舉辦,1.8萬畝梨花競相綻放,吸引了上萬名游客前來打卡游玩。
走進三〇團園一連雙豐生態農莊,只見庭院乾淨整潔,廚房裏熱火朝天,客人們品嘗美食、談笑風生。“在梨花樹下,一家人圍桌相聚,品美食、享春光,十分愜意!”從庫爾勒市趕來的游客馬強感嘆。
以花為媒,引得八方客來。二師鐵門關市依託自身文化特色和資源稟賦,打造了一批賞花旅游農家樂、民宿等品牌。“充分挖掘樹下空間,打造形式多樣的田園游樂項目,讓游客的賞花之旅有趣、有意義。”三〇團黨委副書記、副政委郎源濤説。
“借助梨花資源,不斷加快文旅、農旅融合步伐,逐步探索‘賞花+紅色文化’‘賞花+休閒康養’‘賞花+生態農業’‘賞花+非遺傳承’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賞花旅游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二師鐵門關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局長侯莉華介紹。
發展“賞花經濟”,關鍵要因地制宜、走差異化路線。近年來,二師鐵門關市注重將田園風光、農耕文明與梨花等資源有機結合,圍繞鄉村旅游、健康養生、農事體驗、科普教育、農耕文化等進行差異化布局,發揮鄉村休閒旅游業在橫向融合農文旅中的連接點作用。
鄉村旅游的紅火,離不開二師鐵門關市萬畝梨花和獨有的“硒”引力。“團場每千克土壤含硒量達0.47毫克,硒含量很高,種出來的果蔬就是天然富硒食品,很多回頭客就是奔着‘好山好水’來到這裡。”雙豐生態農莊負責人楊鵬飛介紹,如今三〇團有5家特色農家樂,每逢周末及節假日,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依託萬畝梨樹資源、富硒資源及地緣優勢,二師鐵門關市不斷完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産業鏈,打造集梨園觀光、創意果蔬、田園體驗、生態養殖於一體的現代綠色富硒農業産業園,多元化培育“賞花旅游+”新業態,讓農業賦能旅游業,讓旅游業帶動農業發展,把珍貴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優勢,切實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在二師鐵門關市雙豐梨花文化活動現場,連隊職工經營的小吃攤、烤肉攤等生意十分火爆。“趕上節慶活動,家門口人流量大,我們就出來賣關東煮,一天銷售額能有1000多元!”每逢周末,三〇團職工蔣麗蘭就在家門口擺起小攤,實現多元增收。
在萬畝梨園間,將2.5公里長的綠色林蔭帶打造成為“重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旅游路線;投入3000余萬元,在園一連、園二連、園三連打造以“紅色軍墾”旅游為核心的文旅連隊……三〇團深入挖掘軍墾文化內涵,將賞花與當地歷史文化深度融合,讓賞花游成為同步體驗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的“沉浸式”旅游。
目前,按照資源稟賦相互聯動、錯位發展的原則,三〇團構建起了“一軸為中心、兩帶為支撐、三區為基礎、多點為延伸”的休閒農業産業體系,打造景觀休閒旅游帶和文化休閒體驗旅游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康養體驗區、科研科普區及特色文化區。
通過開發休閒農業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創建農業研學科普教育基地,二師鐵門關市逐步形成“主題園區+鄉村民宿+研學科普基地+N個創新業態”的多業態融合發展格局,實現鄉村與城市互動、田園風光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為職工群眾創造更多就業增收機會。
侯莉華介紹,師市將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在拓展旅游消費場景、提升游客消費體驗上下功夫,並以優質服務激發消費潛能,讓鄉村美景變增收“錢景”,讓“顏值”變“産值”,更好助力師市經濟發展和職工群眾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