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田澆水時,打開手機裏的‘天業節水’APP,3秒鐘就能啟動田間物聯網電動閥門,實施水肥一體精準滴灌,省時又省力。”3月12日,八師一四三團一連職工楊傳佳向記者介紹。
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灌溉系統、智能化施肥系統等智慧農業數字化系統;高端高效、産品可靠性強、自主研發的農機裝備;農機購置補貼、農機駕駛培訓等農業管理服務……如今,從智能化耕種、植保、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到適時收穫、質量安全溯源,信息化及智慧農業關鍵技術、便捷的農機服務勾勒出兵團智慧農業發展的生動場景。
現場直擊
農業穩産增産,科技是關鍵。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今年春耕春播,除拖拉機、整地機等傳統機械外,改良後帶着導航的高性能播種機、分流式平(整)地機紛紛上陣,科技感十足,辣椒苗移栽機、孜然套種棉花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自動化程度高、精準作業能力強的智能農機裝備更是受到職工群眾青睞,讓農業生産由“汗水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
3月13日,三師五十三團八連職工王國政購買的辣椒苗移栽機運到了連隊,他迫不及待地開始調試、試種。
只見王國政把辣椒苗裝進移栽機,幾步簡單的操作,一行整齊的辣椒苗幾分鐘就移栽好了。
“移栽機真不錯!不僅彌補了人工移栽過程中株距不均等缺點,還提高了辣椒苗移栽的質量和成活率。”王國政説,“以前移栽100畝地的辣椒苗,需要雇七八個人,前前後後忙20天。現在有了移栽機,只需要四五個人,3天就可以移栽完。”
眼下,兵團農機生産企業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為保障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順利進行,農機生産企業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産各類農業機械及配件。
3月15日,位於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天誠農機具製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忙碌有序地操作着各種設備,加班加點趕制訂單,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
“2.05米的精量鋪膜播種機適合今年的寬薄膜,加上自動斷膜斷帶功能,可大大降低勞動強度,而且每台機器都經過技術改良和嚴格的實地測試。今年,公司僅播種機的訂單就達7000余&。”新疆天誠農機具製造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堆金告訴記者,“今年分流式整地機也非常受歡迎,可以有效解決聯合整地機在作業過程中造成的整地‘大平小不平’問題,保證土地平整一致,提高播種質量。”
背景延伸
“你看,就是這個黑色的小盒子,讓我們農機手的工作變得輕鬆多了。”3月15日,六師共青團農場五家渠銀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馬超指着播種機駕駛艙前端的北斗農機信息終端設備對記者説。
別看北斗農機信息終端設備“塊頭”不大,作用可不小。農機有了“北斗”,就如同有了“眼睛”。“就拿播種來説,以前,播種時雙手必須全程扶着播種機方向盤,靠眼力和經驗盡量把地膜和滴灌帶鋪直。”馬超笑呵呵地介紹,自從安裝了北斗系統,播種機會通過系統“自己跑”,播得又快又好。
“按照我們的要求,轄區範圍內的農機具都需要安裝北斗系統,這樣便於實現大數據管理。”共青團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周國柱對記者説,安裝了北斗農機信息終端的農機具所有作業數據都會傳送到信息&&,便於農機管理部門對耕、種、收作業進度進行實時監測。
近年來,兵團精準農業發展速度加快,兵團各級農機推廣部門積極開展衛星導航自動駕駛技術試驗示範工作,將該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産各領域。自動駕駛系統與精量播種機有效結合,使得農業生産更加智慧,作業後的條田接行準確、播行端直。
改變不僅體現在農機技術上,還體現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上。
3月12日,一師十二團榮銀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購買了3&特寬膜播種機和1&分流式平(整)地機。“以前購買農機後,要到農業部門申請購機補貼,然後等待工作人員上門現場核驗,之後再到農業部門填表、簽字、上傳資料,費時費力。現在,只需用手機APP就能辦理,1個小時足夠了。”該合作社社長於西糧告訴記者。
2021年,“新疆兵團農機補貼”APP上線,以“職工不用跑、手機辦補貼、信息化監督、政府放管服”為目標,採用“互聯網+農機作業”的服務模式,在網上開通農機購置補貼辦理業務。
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新農機走進團場連隊,兵團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前景展望
春耕春播,農機先行。當前,兵團春耕春播從南到北陸續展開。各師市農機主管部門、農機合作社、農機生産企業、農機戶積極行動起來,忙着調試檢修各類農機,開展農機技術培訓,推廣新裝備、新技術,打好春耕春播“主動仗”,助力農業生産開好頭、起好步。
現在,兵團的農機種類更豐富,讓種植更高效。“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讓操作農機更省心,國家發放的農機購置補貼在手機上就能領取,服務更貼心!”王國政説,先進的農機裝備和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讓大家幹勁十足!
“當前,兵團的農機裝備呈現出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趨勢,越來越多新技術、新模式得以推廣應用,惠及各族職工群眾。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加大高端智能農機裝備、農業智能感知産品等重點産品推廣力度,做好農機駕駛技術培訓、農機購置補貼服務等工作,推動農業實現‘機器替代人力’‘電腦替代人腦’的轉變,提升農業質效和綜合競爭力。”談及今後的發展,兵團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
智慧農業離不開數字賦能。近年來,兵團以推進鄉村振興為主線,圍繞發展智慧農業,力促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農業深度融合,加速推進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
當前,兵團積極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加快傳統農業各領域、各環節的數字化改造,大力推廣應用衛星遙感、智能滴灌、智慧農場等數字農業新技術,培養適應數字農業發展的新農人,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同時,兵團將數據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資源,不斷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搭建“雲端”信息&&,不斷提升生産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各師市因地制宜加強大數據&&建設,推進系統、數據、資源有機整合,提高綜合網絡信息服務水平。
近幾年,智慧農業大數據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兵團農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兵團農業農村局將加快推進兵團農業現代化,將數據、系統、智能裝備與傳統農業中的土地、農作物、生産工具深度融合,實現生産作業精準化、智能化,為兵團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