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在六師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的新疆天鵝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工人加緊生産六行自走式打包採棉機。該公司生産的六行自走式打包採棉機日採棉500畝,採凈率達97%。該採棉機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整機國産化率達到93%,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
組建8家工業産業創新研究院,促進成果落地轉化;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兵團造”高端採棉機投入批量生産……創新,讓“兵團製造”動能強勁。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兵團充分發揮政策、技術、項目、人才等優勢,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推進創新型兵團建設,為新質生産力發展蓄勢賦能,創新沃土不斷生發“産業新枝”,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力綻放。
厚植沃土深耕細作
這是一片春潮涌動的大地,希望的種子在沃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七師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家企業落戶投産,一項項創新成果開花結果,一條條産業鏈日益完善……從最初的彈丸之地,到今天七師胡楊河市經濟建設主戰場,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七師胡楊河市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
澎湃動能,離不開創新沃土。
隨着國家新材料新能源産業迅速發展,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緊抓機遇,乘勢切入新産業賽道。
在新疆智潤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科技研發緊鑼密鼓,20條化成箔生産線高速運轉,年産2000萬平方米中高壓鋁電解電容器項目穩步推進。
以創新發展引領産業升級,新疆智潤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生産的産品市場前景廣闊。公司綜合部部長李彬介紹,公司將於4月進行産能擴建,計劃安裝兩條電容生産線、10條化成箔生産線,建成後預計年産值達到5.5億元。
厚植沃土精耕細作,發展新質生産力,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支持鼓勵企業強化科技創新,積極參與科技項目申報等,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如今,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超過40家。
向新質生産力要新動能,狠抓“創”,全速“進”。像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樣,兵團各開發區立足産業優勢,用好相關政策,從人才招引、項目研發、政策兌現等多角度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集中精力推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有力增強了核心競爭力,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動力強勁。
改革驅動活力奔涌
天山腳下,塔河兩岸,創新發展的熱潮處處涌動。
在一師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廠車間機器轟鳴,建設工地車來車往,技術研發爭分奪秒……培育新質生産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
發展新質生産力,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産關係,提升生産要素配置效率。
深入落實《關於兵團開發區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完善薪酬體系,提升項目承載力,促進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
大地回暖,新疆昆泰紡織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熱火朝天。根植創新沃土,拓展市場空間,在各方支持下,該公司投資13億元,建設2000&寬幅噴水織布機、500&寬幅噴氣織布機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為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做強紡織服裝産業集群注入了活力。
圍繞培厚創新沃土,在鼓勵支持企業做強優勢産業的同時,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産業鏈招商,全方位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用心用情當好“店小二”,使開發區成為企業投資創業、創新發展的高地。今年以來,該開發區簽約企業7家,總投資達50余億元。
下一步,兵團將深入推進開發區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聚焦主導産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更大力度助力企業持續創新,為形成新質生産力提供澎湃動力。
成果轉化蓄能增勢
融融春光裏,新疆潤豐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田永軍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採棉機深度研發。破解制約長絨棉産業發展的難題,2023年,由該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的“中採一號”採棉機整機國産化率達98%,為大面積種植長絨棉提供了有利條件。
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兵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兵團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意見》,持續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轉化體系和人才隊伍結構。
得益於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濃厚氛圍,兵團採棉機研發生産不斷取得新突破。三師圖木舒克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秦德江&&,今年師市計劃95%以上的棉田採用機採方式,讓職工群眾充分享受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現實生産力的紅利。
用新質生産力引領農業發展,在一次次創新前行中,兵團農業機械研發成果轉化步伐加快,種植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居全國領先水平,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助力一師阿拉爾市棉花、粘膠、聚酯“三個百億産業集群”不斷壯大,推動七師胡楊河市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主導産業強基增效,促進十四師昆玉市快步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創新沃土深厚,創新動能澎湃,科技之花在兵團各行各業綻放,科技成果轉化有力提升了兵團各師市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水平。
發展新質生産力,兵團熱潮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