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沙漠之門”,打開旅游産業新天地

作者: 鐘超 李和平 蘭玲玲 馮俊    來源: 兵團日報    日期: 2023-11-15

  從夜夜黃沙掩門扉,到遠陌長河綠意濃,一座座城鎮在塔裏木河兩岸拔地而起。經過近70年努力,一師阿拉爾市幾代人把荒漠變成綠洲,創造了“塞外勝似江南”的人間奇蹟。

  沙漠不是“沙魔”,而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善加利用,就能轉化為寶貴的發展資源。在一師阿拉爾市,不僅沙漠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得“風生水起”,沙漠旅游等新業態也紛紛涌現,成為潛力無限的朝陽産業。

  提到旅游,十一團“沙漠之門”景區可謂聞名遐邇。近日,“綠色長城看兵團·環塔行”全媒體記者來到這裡,探究“靠沙吃沙”、沙漠生“金”的強烈脈動與無窮魅力。

  踩着綿綿黃沙,置身“沙漠之門”景區,只見遠處是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近處是體驗沙漠越野項目的一隊隊游客,身後則是一直延伸到阿拉爾市區的大片綠洲。

  “今天,我們要進沙漠跑一下線路,要不要一起體驗一下?”一師阿拉爾市汽車摩托車運動協會會長張文勝拿着對講機迎上來。為切身感受“沙”的魅力,記者踏上了沙漠越野體驗之旅。

  一切準備就緒,汽車引擎聲接續響起,隨着張文勝一聲令下,20余輛越野車排成一條長龍,駛向沙漠腹地。

  車隊平穩前行,一望無垠的沙漠在陽光照耀下閃着金光,翻不完的沙丘、越不盡的溝壑,讓人深感沙漠之浩瀚。

  大約一個小時後,車隊停在了終點。車手們開始“秀絕技”,他們駕駛着車輛熟練地在沙丘上飛馳,“刷鍋”“騎刀鋒”等精彩表演輪番上陣,歡呼聲、尖叫聲此起彼伏,現場一片沸騰。

  坐在沙丘上,張文勝向記者講起了他與“沙漠之門”的故事。

  張文勝是土生土長的“兵二代”,從小生活在廣袤沙漠邊緣。他很早便對汽車越野産生了濃厚興趣,成年後不時約上朋友自駕探險。

  走河道、進荒漠,沙漠成為張文勝不斷尋求新挑戰的目標。2012年的一天,張文勝和朋友來到十一團靠近沙漠的一個十字路口,路很窄,但是車剛好能開進去。

  “我們發現,裏面的這片沙漠很美。此後,這片沙漠就成了我們的‘後花園’,朋友越聚越多,這片沙漠也熱鬧起來了。”張文勝回憶説。

  隨後,張文勝和朋友一起加入了一家越野車協會,一師阿拉爾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工作人員告訴張文勝,師市將舉辦沙漠越野賽,這讓他非常興奮。

  辦比賽,場地選在哪?越野車進沙漠容易,但觀眾怎麼進去?十二團、十四團距離沙漠較近,卻沒有路通進去,只有十一團有一條小路可以進沙漠。思來想去,張文勝建議將他們的“後花園”定為比賽場地。

  2013年,一師阿拉爾市首屆沙漠越野賽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車友在沙漠裏盡情馳騁,新的場地、新的挑戰,讓大家直呼過癮。“4天比賽,人流量超過4萬人次,從比賽場地到入口處,長17公里的路段堵得水泄不通,出乎我們意料。”張文勝笑着説。

  首戰告捷,極大增強了張文勝和同伴們繼續舉辦沙漠越野賽的信心,可觀的人流量也讓師市、團場看到了沙漠旅游的發展前景,攜手打造沙漠景區,成為大家的共識。

  要進入沙漠,得有便捷的交通。很快,原先的砂石路變成了柏油路,窄道被加寬,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一條條賽道伸向遠方。

  2014年,“沙漠之門”中國阿拉爾沙漠場地越野拉力賽舉辦;2015年,“昆崗杯”沙漠之門挑戰賽開賽……此後,一師阿拉爾市連續成功舉辦沙漠越野賽。但是,賽事相對單一,如何以此為抓手發展壯大沙漠旅游産業?師市、團場相關領導紛紛帶隊外出考察,學習寧夏沙坡頭、張掖沙漠之都等地旅游産業發展和景區建設的經驗。

  考察回來後的第一件事,是為景區命名。

  “我們想了很多,沙漠之眼、沙漠之心……但都沒有辨識度,後來想到這裡是距塔克拉瑪幹沙漠最近的地方,就叫‘沙漠之門’吧。”張文勝説。自此,印有“沙漠之門”四個大字的大拱門成為十一團的標誌性建築。

  引擎轟鳴、賽車飛馳、人山人海。近年來,在“沙漠之門”景區,賽事越辦越多、越辦越大,人流量一次次被刷新。2021年,“沙漠之門”景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認定為國家體育旅游示範基地。截至目前,該景區已舉辦15屆賽事,單次賽事人流量最高達30萬人次。

  從最初的沙漠越野拉力賽舉辦地,到如今的塔克拉瑪幹·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區國家5A級景區核心區,“沙漠之門”景區得到快速發展,綜合服務區、沙漠休閒娛樂區、神秘沙漠體驗區、體育與賽事服務區等功能區設置齊全;沙海速滑、駝鈴聲聲、兒童游樂等業態豐富多彩;沙漠越野英雄會、璀璨沙漠嘉年華、沙漠音樂節等文旅品牌相繼培育。

  “這個景區性價比很高,隨手一拍都是‘大片’,來一師阿拉爾市游玩,必來‘沙漠之門’。”慕名而來的游客紛紛點讚。

  沙漠旅游産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當地駱駝隊、農家樂、民宿、餐飲等遍地開花,為十一團職工群眾開闢了新的增收路。十一團十四連職工庫爾班·努爾力在景區開了一家餐廳,旅游旺季一個月能賺2萬多元。庫爾班·努爾力説:“生意很紅火,人多的時候,一天能賣20多只羊!”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沙漠之門”景區累計接待游客8.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62萬元,旅游産業成為十一團的優勢産業。

  “‘沙漠之門’,打開了旅游産業發展新天地。”十一團黨委常委、副團長易進平説,“我們不僅要當好生態衛士,也要發展特色産業,深入實施‘旅游興師市’戰略,加快推進景區提檔升級,合力將‘沙漠之門環塔拉力賽’打造成為國內知名品牌,讓沙産業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7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