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習習,秋陽暖人。10月21日一大早,一師阿拉爾墾區司法局綜合業務科科長余海軍從家門口的超市走出來,將一袋大米、一袋麵粉放進汽車後備箱。
“今天周六,趁着休息去看看大哥。”引擎啟動,記者隨同余海軍前往100多公里外的一師五團。
一路向北行駛,1個多小時後,汽車穩穩停在315國道旁的“大院子餐廳”門口。看到熟悉的車子,餐廳老闆馬木提·乃買提遠遠就迎了過來。
“最近好嗎?生意怎樣?”説話間,余海軍與馬木提·乃買提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2016年,余海軍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與五團三連職工馬木提·乃買提結為親戚。
“成了親戚,就是一家人。他們兩口子50多歲了,身子還硬朗,我就想在家門口給他們找點事幹,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余海軍告訴記者。
有了想法,余海軍與馬木提·乃買提一起盤算,認為馬木提·乃買提屋後的大片空地可以利用起來。當時,肉牛市場行情較好,余海軍就鼓勵馬木提·乃買提發展肉牛養殖增收致富。
“養牛?沒有本錢,也不會養啊。”馬木提·乃買提有些擔憂。
“錢不是問題,不會養就去學嘛,只要肯幹,還能有難事?”余海軍爽快地將自家3萬元積蓄借給了馬木提·乃買提。用這筆錢,馬木提·乃買提買來4頭牛犢,讓生活有了新希望。
為了幫助馬木提·乃買提盡快掌握養牛技術,余海軍上網學習、查資料,每次見面,兩人就在牛棚裏討論如何把牛養好。馬木提·乃買提也經常向連隊養殖戶討教,每次獸醫來給牛治病,他就在旁邊認真問、用心記。一段時間後,馬木提·乃買提掌握了肉牛養殖技術,成了養牛專業戶。
馬木提·乃買提將心思都放在養牛上,2017年的一天,家裏的一頭母牛要生産,馬木提·乃買提不分晝夜守護在牛棚裏,照顧母牛順利生産。
“牛犢順利出生了,漂亮得很!”馬木提·乃買提第一時間打電話向余海軍報喜。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馬木提·乃買提的肉牛養殖搞得紅紅火火,余海軍也始終支持幫助他。
2022年底,馬木提·乃買提的兒子得知附近有一家餐廳要轉讓,想到自己和父親都在餐廳做過廚師,就有了把餐廳盤下來的念頭。馬木提·乃買提卻説,家裏的大事,一定得和兄弟余海軍商量商量。
“你們當過大廚,有技術、有經驗,我覺得可以試一試。有啥困難,一定要告訴我,咱們一起想辦法。”余海軍的話,讓馬木提·乃買提心裏有了底氣。
在余海軍的鼓勵下,馬木提·乃買提的“大院子餐廳”很快開業了,生意蒸蒸日上,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到了中午飯點,來來往往的車輛停在餐廳門口,拌面、烤肉、抓飯陸續上桌,顧客們在樹蔭下品嘗美食,馬木提·乃買提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
“能幫一點是一點,希望他們生活越來越幸福。”看著忙碌的馬木提·乃買提一家人,余海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和平 通訊員 潘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