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亙古沙漠變身富民“菜園子”

作者: 鐘超 朱丹丹 馬軍權 張芳軍    來源: 兵團日報    日期: 2023-10-24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一個佔地近千畝的果蔬大棚基地儼然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9月22日,“綠色長城看兵團·環塔行”全媒體報道團隊一行來到這個在沙漠中建起來的“菜園子”——十四師皮山農場菜博園。

  “很難想像,2021年之前,這裏全是沙包。”皮山農場菜博園運營經理陳小雷感嘆道。在陳小雷的帶領下,記者走進菜博園,遠處的沙漠一望無垠,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眼前一座座溫室大棚銀光閃爍、排列整齊。

  大棚內,菜博園的員工們在繁茂的綠葉間穿梭,熟練地採摘成熟的西紅柿、辣椒、黃瓜、西瓜等果蔬。不一會兒,滿載新鮮果蔬的運輸車從菜博園魚貫而出,駛往周邊批發市場。

  “我們有43座沙漠型日光溫室大棚,每座棚佔地3.2畝,種有辣椒、西紅柿、茄子、西瓜、草莓等10余個品種的果蔬。”陳小雷説。

  行走在菜博園,記者看到,大棚之間仍然保持原始的沙漠地貌。在沙漠中,想要種活一棵樹都難,這一大片果蔬大棚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答案就在土裏。”陳小雷掀起地膜向記者介紹,“我們採用山東壽光設施農業的種植模式,地膜下方是由黃沙和秸稈肥、微生物菌等經過配比形成的特殊土壤。”

  “在這種土壤中種植果蔬,配合定期滴灌水肥等措施,果蔬就能茁壯成長。”陳小雷走到大棚內的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旁,輕按開關按鈕,整齊排列在果蔬藤邊的黑色滴灌管便“吱吱”作響,冒出涓涓細流。

  “以前水澆地,現在水澆苗。”陳小雷説,菜博園採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了精準滴灌,有效減少水資源浪費,畝均用水、施肥量較大田節約近50%。

  “我們的大棚不僅節約資源,管理還省事。”陳小雷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打開手機軟件,能隨時查看、控制大棚溫度、濕度、光照等,大大減少人工管理成本,達到高效、增産、節水的目的。”

  菜博園佔地700余畝,由皮山農場整合援疆資金,引進山東壽光恒蔬無疆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進行運營,每年可産出各類果蔬5000噸以上,實現果蔬生産“四季不斷檔、常年有鮮菜”。

  為何選擇在沙漠邊緣建設菜博園?帶著疑問,記者在菜博園的西紅柿大棚內,採訪了山東壽光恒蔬無疆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田地區總經理李志強。

  李志強摘下一顆西紅柿,向記者展示:“這裏地處沙漠邊緣,土地無污染,病蟲害少,我們採用有機生態栽培技術和物理防蟲技術,按照無公害蔬菜標準組織生産,種植的果蔬市場前景廣闊。”

  這兩年,菜博園不僅豐富了周邊職工群眾的“菜籃子”和“果盤子”,還吸納了大批職工群眾就近就業。

  今年29歲的布阿斯·伊米提在菜博園工作一年多來,向技術員學到了不少蔬菜大棚種植管理技術。今年7月,她申請承包了4座溫室大棚,種植西紅柿、辣椒等蔬菜。

  皮山農場菜博園通過“投資商+運營商+産業工人”的運營模式,著力打造“企業有利潤、農場有效益、職工群眾能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如今,菜博園內和布阿斯·伊米提一樣,掌握種植技術後申請承包溫室大棚種植果蔬的職工群眾有20多人。

  近年來,皮山農場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充分發揮光熱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帶動職工群眾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皮山農場有日光溫室大棚425座、拱棚50座。

  “在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過程中,我們著力處理好荒漠戈壁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在不新打一口井、保持用水總量平衡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沙漠農業,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皮山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艾合麥提江·玉努斯説。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