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三師圖木舒克市綠意盎然,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果園裏蜂蝶伴飛。
6月4日,記者走進三師五十一團四連1000畝西梅標準化栽培示範園,看到西梅樹枝頭已零星挂上了拇指大小的青色幼果。
圖木舒克極西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洪濤介紹説,這個示範園裏,西梅樹行距近4米,株距1.5米,每畝定植111株,還配備了統一的物聯網水肥一體化設備。標準示範園建設,讓西梅産量和品質實現了雙提升,“在種植方式上,種植密度比傳統果園大,便於田間機械管理的同時,還節水肥、省土地、省人工。”
一棵棵與成人差不多高的西梅樹,枝葉卻不豐茂,枝葉這麼少,怎麼保證西梅産量?“我們採用主幹型結果方式,剪除大於主幹二分之一的側枝,還有周圍重疊的、平行的枝條,這樣更利於主乾果枝透風透光,結出的果實品質會更好。”張洪濤説,“一般的西梅要5至7年才能達到盛果期,我們採用主幹型結果的種植方式,5年就可以達到盛果期。”
三師圖木舒克市林果種植面積有52.34萬畝,佔師市耕地總面積的32.79%,如何讓林果業提質增效,讓種植戶豐産增收?今年,三師圖木舒克市大力推進6400畝標準示範園建設,在園內配套推廣小型機械、果園噴灌系統、樹下地布覆蓋等新技術,大力發展精品林果業,提升當地林果品質。
32公里之外,在五十三團良種連70畝香梨種植示範園內,一株株梨樹整齊排列,梨花落盡,新芽初發,正值坐果關鍵期。良種連職工李偉強夫婦正在連隊農業技術員軒海龍的指導下忙着修枝。“錯落式的枝條保留方式,讓挂果的枝條可以均勻地受到太陽照射……”軒海龍一邊幫忙,一邊耐心地做指導。
“我們的賣點就是香梨的品質。”軒海龍告訴記者,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示範園,利用主幹挂果、增施有機肥等科學種植管理技術,提高香梨有機質含量,去年,示範園一級香梨率達到近90%。
通過標準示範園建設,帶動職工增産增收,李偉強夫婦便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在連隊的帶領下,我們將70畝地改建成香梨種植示範園,通過採用大行距、大株距,科學修枝、施用有機肥等技術措施,實現了果品量質齊升。”李偉強説。
“提高香梨品質是增收的關鍵。”良種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邢小剛説,由黨支部引領成立萬嘉苑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帶領職工抱團發展,由塔裏木大學提供技術支撐,在提高香梨品質上下功夫,讓我們的果品賣出了好價錢。
近年,三師圖木舒克市以建設推廣林果示範園、示範基地為抓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技術、管理、銷售等優勢,進一步推進林果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促進種植戶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