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當好牧民貼心人

作者: 韓立群    來源: 人民日報    日期: 2023-03-30

五師八十八團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

當好牧民貼心人

  3月初的阿拉套山,群峰聳立,白雪皚皚,卡昝河從山谷中奔騰而出。這裏平均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不足5攝氏度,冬季氣溫經常到零下30多攝氏度。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裏,五師八十八團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堅守了60年。“哨所一直處在邊境的最前沿。”八十八團黨委常委、副政委黎俊民介紹。

  “這兩個地窩子,是第一代哨所,建于1962年。”日前,八十八團道浪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思裏別克帶領記者走進地窩子。地窩子約一人高,20平方米,只有一個窗戶一扇門,大半間是鋪著麥草、羊毛氈的地鋪。“這是當年哨所民兵一點一點挖出來的。”阿思裏別克説。

  “1985年,搬到了第二代哨所——石頭哨所。”阿思裏別克把記者帶到了一排石頭房子前説道,“條件有限,還是睡地鋪,燒爐子,許多人因此落下了病根。”

  石頭哨所不僅守衛邊防,還是牧民的歇腳點,承擔著生産生活物資發放等功能。如今已經黢黑的墻面和當年民兵用過的背包、水壺,默默地述説著邊防民兵不畏艱難、頑強奉獻的往事。

  2019年,哨所搬進了面積875平方米的二層樓房,配備了暖氣、上下水等設施,還設有健身房、醫務室、學習室等。卡昝河邊境警務站和民兵哨所合署辦公,建立黨政軍警兵民協調聯動機制,守護著33公里邊境線。

  巡邊是哨所的日常工作。一天清早,阿思裏別克和戰友們揣著馕餅、背上水壺,前往17公里外的科克蘇溝開展邊境巡查。他們翻越山坡,蹚過冰冷刺骨的河流,用了近10個小時才走完全程。大家的腿都像灌了鉛一樣重,每走一步,都是氣喘吁吁。

  “每一次巡邊都是考驗,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我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每一寸土地都要走到、每一戶牧民都要見到,我們要當好牧民貼心人。”阿思裏別克説。

  2022年3月17日深夜,牧民朱馬哈孜打來電話,説他的妻子突然病了,他正開車送妻子去醫院,但雪大路滑,車輛不慎掉下路基。阿思裏別克迅速帶領同事們前往救援。到達現場後,發現車拖不出來。當時氣溫是零下20多攝氏度,20多人用鐵鍬和雙手清理積雪,經過一個多小時,硬是將被困車輛抬了出來。朱馬哈孜的妻子被及時送到了醫院。

  27歲的劉航2019年4月剛從河北到卡昝河哨所工作時,惡劣的環境一度讓他很不適應。那年6月20日,劉航跟著阿思裏別克去巡邊。雖然是夏季,那裏依然白雪皚皚。“那是我第一次到邊境線。看到界碑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前方是界碑,身後是祖國’的深刻含義。”劉航説,“現在,我的手機裏有轄區200多個牧民的電話號碼,每天通話記錄裏最多的也是打給牧民的電話。”

  (原載《人民日報》3月29日6版)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7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