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要説最火的景點,二師二十一團居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天鵝灣。天鵝灣棲息的220余只天鵝和上萬隻綠頭鴨、白鷺、黃雁、鴛鴦等野生鳥類,不僅時常在各大新媒體平台“霸屏”,還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
“今年來越冬的天鵝特別多,刷新了歷史紀錄。我們每天都要在天鵝灣周邊巡邏,察看是否有天鵝患病或受到傷害。”1月10日,二十一團開都河流域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隊長葛玉傑一邊給天鵝投喂玉米粒,一邊對記者説。
2013年冬的一天,正在開都河畔拍攝霧凇的葛玉傑意外發現,居然有6隻天鵝在河裏游弋。興奮之餘,葛玉傑擔心冬季河面結冰後,天鵝可能吃不飽,於是自掏腰包買來玉米粒,每天都去投喂。
此後,來這裡越冬的天鵝數量逐年增多,成為二十一團的常客,職工群眾於是把這片水域稱之為“天鵝灣”。
2015年,在葛玉傑的倡議下,團場機關幹部、職工群眾、愛心人士自發成立了開都河流域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大家一同守護這些白色的精靈。
“大家注意啊,觀賞天鵝時不能帶寵物,不能往河裏扔石頭,也不能用無人機航拍……”這兩天,二十一團開都河流域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服務隊隊員劉龍龍一有空就驅車十幾公里,趕往天鵝灣巡邏,提醒游客注意事項。
“春節臨近,來觀賞天鵝的游客會更多,我們給大家宣傳一些保護天鵝的知識,讓天鵝能夠自由自在地在這裡嬉戲,和大家一起過個平安幸福年。”劉龍龍説。
“這裡的天鵝一點都不怕人,野性也更足一些,拍出來的照片特別靈動。”在天鵝灣,庫爾勒市民王眉和家人一邊觀賞天鵝,一邊用相機記錄美景,“每年冬天,我們都會來這裡看天鵝、拍天鵝,今年還專門帶着成都的朋友近距離觀賞天鵝。”
十年相伴,二十一團職工群眾早已把天鵝當成了老朋友。今年,大家紛紛解囊,為天鵝買來7.5噸玉米作為越冬“口糧”。為了方便大家投喂和觀賞天鵝,二十一團修建了一條寬12米、長50米的木棧道,棧道邊設置了50余個垃圾桶。志願者們除了在河邊巡邏值守,還負責撿拾垃圾,保護好天鵝灣的生態環境。
“團場生態好,天鵝最知道。現在,在這裡越冬的天鵝和野生鳥類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美,天鵝灣的人氣也越來越旺,我們心裏特別自豪。保護天鵝、保護環境,這件事我們要一直做下去。”欣賞着天鵝的翩翩舞姿,葛玉傑由衷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