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精耕希望的田野 創造美好的生活

作者: 姜小薇    來源: 兵團日報    日期: 2022-11-27

  清晨,六師共青團農場種植戶張太和坐在家中,通過手機軟體,輕鬆完成了大棚蔬菜澆水、通風、施肥等工作。他承包的智能溫室大棚內,電動噴霧器、電動卷簾機、溫濕度控制放風機等設備一應俱全。

  午後,共青團農場六連職工孫偉打開閥門,水隨即順着一條條滴灌帶流進冬小麥田,滋潤着麥苗。

  入夜,走進位於共青團農場的新疆準葛爾銀豐農機裝備有限公司,完成檢修保養的各類大型農機整齊排列……

  這是共青團農場平常的一天,是該場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農業現代化給職工群眾生産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以前種地滿田跑,現在全程機械化。”提起農業現代化,共青團農場五連職工袁家強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從播種到收穫,機械化讓種地變得越來越輕鬆。”

  今年,袁家強種植了94畝棉花。春播時,一台大馬力拖拉機開進地裏,播下棉種;采收季,一台集採摘、打包於一體的國産採棉機穿梭在棉田,快速採完棉花。“又是一個豐收年,平均畝産籽棉530公斤,預計收入不低於15萬元。”袁家強説,“以前,種二三十畝地都感覺非常吃力,人力不足、工序繁多,尤其是秋收時,不僅每天要接送拾花工,還要連夜裝車,把白天採摘的棉花送到軋花廠,勞心又勞力。現在,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效率高、成本低,省心又省力。”

  共青團農場以實現棉花生産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實現精準耕種、精細加工,目前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9.7%。

  “我們不斷引進新品種,廣泛採用衛星導航、精量播種、自動滴灌、平衡施肥、視頻田管、水情監測、無人機植保作業等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技術,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農業生産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共青團農場黨委副書記、場長張金成説。

  近年來,新疆準葛爾銀豐農機裝備有限公司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機”服務新模式,打造了全國首個“互聯網+棉花機採”服務平台,為種植戶提供採棉、機車租賃、農機銷售、機車維修等“一站式”綜合服務。該公司董事長吳蜀偉&&,將不斷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提升農業經營效益和競爭力貢獻力量。

  農業産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共青團農場堅持“穩糧、優棉、興牧、強果”發展思路,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延鏈、強鏈、補鏈,紮實推進“糧、棉、畜、果”基地建設。

  “為了提升農業産業化發展的速度、規模和質量,我們依託農産品加工企業,大力推進原料生産基地規模化、加工製品系列化、相關産業集群化。目前,農場已建成1萬餘畝優質葡萄種植基地,葡萄酒年加工能力達1.8萬噸,形成了産業鏈條完整的葡萄酒産業集群。”共青團農場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招商引資企業新疆唐庭霞露酒莊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依託農場優質的釀酒葡萄資源,推行“公司+基地(農場)+農戶”産業化運作模式,進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越來越多職工群眾增收致富。

  通過做優一産、做特二産、做強三産,合理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共青團農場實現了團場增效、職工群眾增收。據了解,去年,該場實現生産總值11.75億元,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萬元。

  “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已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綜合實力不斷壯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為我們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共青團農場黨委書記、政委吳錚&&,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帶領職工群眾精耕在希望的田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6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