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好果子賣出好價錢

作者: 王素凡 楚甲周    來源: 兵團日報    日期: 2022-11-23

  “我們團場的紅棗皮薄、肉厚、核小,口感好,軟糯香甜,已經到採摘期了,請大家多多支持……”

  11月20日晚,二師三十六團五連職工薛旭陽熟練地進行直播帶貨。憑藉一部手機,曾經困在團場賣不出去的米蘭紅棗,如今已經走向全國各地。

  “以前種紅棗,雖然産量挺高,但只能坐等客商收購,利潤空間很小,心裏有點憋屈。”薛旭陽説。

  2019年,薛旭陽看到很多人利用網絡直播銷售農産品,就決定試一試,為紅棗銷售找一條新路。

  2020年,薛旭陽牽頭成立了鐵門關市旭娃棗業合作社。去年,他通過直播帶貨賣出60多噸紅棗,相比過去,銷量成倍增長。

  “我有信心將‘米蘭原棗’這個品牌越做越響,帶領合作社社員共同致富。”薛旭陽説。

  如今,旭娃棗業合作社越做越大,社員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如今的30餘人。2021年,每名社員拿到了三四萬元的分紅。

  發展前景廣,得益於紅棗的好品質。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十六團依託資源優勢,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提高紅棗種植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水平。

  走進六連職工安營彬的棗園,只見紅彤彤的紅棗壓彎枝頭,一派豐收景象。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他家的棗樹間距卻比普通棗園寬。棗樹種得這麼稀疏,産量能高嗎?

  安營彬笑瞇瞇地解釋道:“這叫密植園改造,把加密行的棗樹移除後,不但紅棗的産量提高了,紅棗的品質也提升不少呢。”

  三十六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春誠告訴記者,過去,團場棗業發展面臨三個難題:沒有標準化種植規範、沒有品牌優勢、紅棗加工率較低。

  “要想打響品牌,必須提高紅棗標準化種植水平,從源頭上提高紅棗品質。”李春誠説。

  為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來,三十六團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紅棗生産管理技術規程,組織職工群眾參加棗樹管理現場會,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同時建立棗園檔案,對棗樹管理各個環節進行全程跟蹤,鼓勵職工群眾綠色種植,增施有機肥,進行密植園改造,加大科學管護力度。截至目前,該團累計建設紅棗標準園2.5萬畝,佔全團棗園總面積的65%。

  生産向綠,品種向優,品質向好。據估算,今年,三十六團幹棗總産可達1.5萬噸,較去年增加1700噸,紅棗已成為職工群眾致富的“金果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讓三十六團黨委副書記、團長李富強備受鼓舞。

  “展望新征程,我們將加快棗業轉型升級步伐,讓‘米蘭原棗’駛入規模化、産業化、品牌化的高質量發展快車道,進一步釋放紅棗産業潛力,讓好果子賣出好價錢。”李富強説。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5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