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六師北塔山牧場秋意漸濃,一條筆直寬闊的柏油路從場部延伸出來,路兩側整齊排列的果樹逐漸褪去“綠裝”。
10月12日下午,41歲的北塔山牧場牧工加孜依·哈布拉哈提送走飯館裏的客人,開始打掃衞生。
今年是加孜依·哈布拉哈提從山上搬下來的第十個年頭。對她來説,這十年的變化難以想象。
“以前我們祖輩都住在大山裏,交通閉塞,生活不便,現在交通便利了,牧場熱鬧起來了,我們下山開起了飯館。”加孜依·哈布拉哈提説。
打掃完衞生,趁着飯館沒有客人的空檔,加孜依·哈布拉哈提坐在明亮的窗戶前算起了營收賬。
“別看我們牧場偏遠,這兩年來這裡投資的企業可不少,牧場熱鬧了,來吃飯的人也多了,經營飯館一年至少有6萬多元的收入。”加孜依·哈布拉哈提笑着説。
北塔山牧場地處中蒙邊境,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距離五家渠市400多公里,是六師五家渠市最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團場。由於地處偏遠、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牧場發展一度滯後。
2012年,六師五家渠市黨委提出舉全師之力、集全師之智,支持北塔山牧場發展建設。從此,北塔山牧場拉開了山鄉巨變的序幕。
護邊員帕爾丁·努合曼至今還記得,2013年9月28日,北塔山牧場通了電,大家喜出望外,不少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一天,在北塔山堅守了61年的幹部職工群眾,終於告別了沒有長明電的生活。隨後電視、電冰箱等越來越多的電器“走”進牧場,職工群眾生産生活面貌煥然一新。
“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新生活就這樣來了。”多年過去了,山間亮起燈光的那個夜晚,深深印在帕爾丁·努合曼的腦海裏。
有了長明電,通了自來水,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醫院綜合樓、幼兒園、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相繼投入使用……一項項民生工程溫暖着千家萬戶,北塔山牧場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近年來,北塔山牧場緊抓國家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機遇,大力推進牧場路網建設,實現牧場公路連接省道,連隊、社區通柏油路,連接牧場東西主幹道路的大橋通車,一條條公路在戈壁草場間蜿蜒伸展,像一條條玉帶環繞在群山間。
乘着牧場交通快速發展的東風,加孜依·哈布拉哈提的丈夫托凱·艾美做起了牛羊肉銷售的生意。
“以前山上的牧工賣牛羊,要趕着牛羊走四五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裝車點,現在柏油路通到羊圈旁,只要腦子活、人勤快,不愁掙不上錢。”托凱·艾美説。
在北塔山牧場草建連的現代化溫室大棚內,種植戶忙着采收今年最後一季的蔬菜。新鮮的辣椒、青菜、水果黃瓜剛出大棚,就被職工群眾搶購一空。
受地理環境、氣候等影響,北塔山牧場之前一直不能種植蔬菜,職工群眾平時吃的蔬菜都需要從20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運。
如今,草建連投資100多萬元建成的8座蔬菜大棚一字排開,不僅拓寬了職工群眾增收渠道,還改善了牧工的生活,新鮮的蔬菜已成為牧工餐桌上受歡迎的食材。
深秋的北塔山牧場,山風陣陣。由於海拔高、降水少,北塔山牧場全年大風天氣近300天。進入新時代,惡劣的氣候也衍生出了新的希望,在北塔山牧場的曠野間,一座座風力發電機矗立在群山間,與羊群相映成趣。
近年來,北塔山牧場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營商環境,一批批新能源企業相繼落戶牧場。如今,北塔山牧場共有新能源企業13家,優化了牧場的産業結構,為牧場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1年,北塔山牧場實現經濟總産值4.35億元,同比增長13%。
近看,大山深處,好風景。
遠眺,群山之間,好前景。
10年來,北塔山牧場的環境越來越美,生活配套越來越完善,職工群眾享受着更高品質的生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