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師新星市:紅色新城正崛起

作者: 來源: 兵團日報 日期: 2022-09-10

9月4日,在十三師新星市科創産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有序作業,上百名建設者鉚足幹勁、搶抓工期,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

該項目是十三師新星市重點項目,總投資8600萬元。施工項目部負責人周世偉介紹,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項目部實行閉環管理,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努力保質量、抓進度,目前,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多重挑戰和難得機遇,十三師新星市迎難而上、擔當作為,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圍繞“守穩新疆東大門、爭當兵團增長極、創建兵地融合發展示範區”目標定位,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經濟社會呈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抓好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十三師新星市一大批重點項目加快實施,為師市穩住經濟基本盤、穩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

7月27日,新疆新星二道湖鐵路專用線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改善十三師新星市工業流通條件,為之後建設中歐班列“豫疆歐”哈密貨運站打好基礎。

“師市以政務服務便利化改革為主線,推進審批體制改革,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十三師新星市發改委主任宋學濤介紹,師市常態化開展“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活動,落實現場聯合辦公等制度,持續發揮好項目聯合評審、項目跟蹤服務和考核、優惠政策兌現審批“四個機制”作用,將“容缺受理、並聯審批、限時辦結、逾期默認”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一批大項目相繼落地。

重大項目建設是穩增長的壓艙石,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十三師新星市始終牽住重大項目這個“牛鼻子”,推動實現重大項目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激發新動能,助推師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該師市領導包保重點項目110個,項目總投資477.09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復工109個。

落實惠民舉措

“10年前,我家一年收入還不到1萬元。現如今,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一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9月5日,回憶起這些年生活的變化,十三師黃田農場九連職工茹仙古麗·吐爾迪深有感觸地説。

5年前,茹仙古麗·吐爾迪一家人還住在廟爾溝林區的土坯房裏,家裏除了幾畝核桃樹、養的十幾隻羊,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連隊黨支部根據茹仙古麗·吐爾迪家的情況,鼓勵她從林區的山溝溝裏搬出去,改變一家人的命運。過怕了窮日子的茹仙古麗·吐爾迪和家人積極響應,搬到了連隊集中建設的新房裏。

茹仙古麗·吐爾迪一家住進新房後,依託東疆夏宮·廟爾溝生態旅游景區,經營起了農家樂,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十三師新星市不斷加大投入,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惠及眾多職工群眾。“曾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住在土坯房裏了,真沒想到能搬進這麼寬敞明亮的新樓房!”聊起自己的新居,柳樹泉農場一連退休職工衣拉英·司馬義笑容滿面。

十三師新星市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同步推進實施一批民生工程,注重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職工群眾享受到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等服務,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擦亮生態底色

今年春,十三師黃田農場一連在黃龍崗片區栽種了500畝防風固沙林,在職工群眾的精心呵護下,如今樹苗正茁壯成長。

“防風固沙林以耐旱、抗病的灌木為主,3年後就可進入自然生長期。此外,在連隊道路兩側,我們還栽植了果樹,在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還能有一些經濟收益。”黃田農場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朱駿亮告訴記者。

今年,十三師新星市積極組織實施春季造林綠化工程,在新星市主城區、各團場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和退化林修復工作。

十三師新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劉燕介紹説,師市積極做好城鎮綠化工作,消除黃土裸露現象,打造生態宜居之城,按照居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通過規劃建綠、拆違增綠、破硬復綠、見縫插綠、見空栽樹,最大限度增加綠化面積,營造人人植綠、愛綠、護綠、播綠的良好氛圍,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職工群眾幸福指數。

目前,十三師新星市已建成總長度為113公里的92條綠化示範管養路,13個街心花園,以及16片花海。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只有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才能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近年來,十三師新星市忠實履行生態衛士職責,堅持把改善生態環境與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相結合,創新生態保護監管手段機制,着力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如今,該師市完成退耕還林8.5萬畝、封育林15萬畝,森林覆蓋率已由2015年的16.19%,提升到2020年的18.94%。(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婭莉 常駐記者 趙寶山)

 

一鍵分享:
周倩
0100701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