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隊面貌煥然一新,10萬畝智慧農田即將迎來豐收……金秋8月,走進七師胡楊河市,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七師胡楊河市不斷優化體制機制,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用黨建強基鑄魂,用産業興業富民,用治理美化連隊,用文化豐富職工群眾生活,用科技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快推動連隊組織振興、産業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連隊宜居宜業、職工富裕富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書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聚焦富民産業 助推鄉村發展
“連隊招來‘金鳳凰’,我家變了大模樣。”一二三團十一連職工盧俊霞開心地介紹着自己的新居。徽派建築風格院落、綠意盎然的菜園、奪目的彩繪墻面……連隊面貌煥然一新,職工群眾幸福感不斷攀升。
2021年,一二三團十一連年産值突破10億元,對團場生産總值貢獻率達到了51%。能夠獲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還要從2018年説起。2018年,江蘇虹亞集團進駐十一連,打造集生豬養殖、飼料加工、蔬菜種植、食品加工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美麗的連隊面貌、興旺的産業發展,吸引一百多名新招職工和外來務工者到十一連創業就業。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産業振興。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七師胡楊河市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集團化、産業化發展,規劃好師市農業發展“一盤棋”,構建以棉花為重點、以糧食、生豬和肉牛為支撐、以園藝為亮點的“五位一體”綜合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靈芝、靈芝孢子粉、羊肚菌……走進一二六團五連烏蘇海洲菌業種植合作社的展廳,琳瑯滿目的菌類産品讓人目不暇接。合作社負責人胡昭陽説,合作社通過推進種植、加工、銷售一體發展,已經將産品遠銷至江蘇、浙江、上海一帶。
在生産區域布局上,七師胡楊河市按照“一團一特色”,明確各團場農業發展的主導産業。
8月24日,位於一二四團七連的新疆華彩佳棉商貿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制訂單産品。經過專業流水線加工,不一會,一床床嶄新的網套就加工好了。
該公司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集産品研發、生産、運營為一體的純棉生活家紡企業,今年預計産值可達1000萬元,可帶動20餘人就業。
在産業鏈布局上,七師胡楊河市重點打造“3+1+1”産業基地、5個農業加工園區和3個示範園。七師胡楊河市積極開展了“三品一標”認證工作,以“天泉胡楊”為七師胡楊河市公共品牌,打造“烏爾禾”白蘭瓜、“高泉”枸杞、一二四團老豆腐、戈壁母親等系列特色産業“金字招牌”。2022年,七師胡楊河市持續開展“百企助百連”行動,扶持培育了64個億元産值連隊,佔連隊總數的39.5%。
一望無垠的棉田,朵朵棉花即將吐絮。在這個充滿希望的秋天,一二八團即將迎來棉花豐收季。
2022年,七師胡楊河市在一二八團創建了10萬畝棉花優質高産智慧農業示範園,園內配備了智能遙感器20個、無人機1&及10平方米的電子大屏終端系統,打造農田大數據“一張圖”,採用精準配方水肥運作方式,真正實現節本增效、精準增效。這10萬畝智慧農田讓該團的職工群眾成了新農人,讓手機成為新農具。
近年來,七師胡楊河市持續開展社會化服務,充分利用兵團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資金,特聘基層農業技術人員164人,組成農業生産技術服務隊伍,覆蓋11個團場、164個連隊,為職工提供農業生産預警、預測和技術服務,解決了農技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抓好鄉村治理 建設幸福鄉村
今年年初,一二九團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榮譽稱號。
路燈亮了、道路平了、健身器材也安裝上了,冬季供水供電供暖都有保障。“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連隊‘兩委’密切&&職工群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績。”一二九團七連副連長蔡燕麗説。
2021年,七師胡楊河市緊緊圍繞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籌集資金6.3億元,打造出了一二九團七連、一三○團九連等一批獨具特色的美麗連隊。
“連隊‘顏值’不斷提升,去年,我花了8萬元把連隊平房裝修一新,住着比樓房還舒服呢。”一二九團七連職工趙紅軍在農田裏幹完活,回到乾淨敞亮的家裏,心情無比暢快。
改善人居環境,不僅需要廣大黨員積極參與,更需要激發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一二九團堅持每月召開現場會,交流經驗、部署工作,通過對前三名錶彰獎勵、後三名大會表態發言等形式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按照人居環境“三年整治、五年提升”方案,一二九團所有連隊都實現了三區分離、危房拆除、廁所入戶、垃圾治理、污水處理、連隊道路硬化、綠化達標等7個指標百分之百完成。連隊職工自籌資金建起13個農資農機庫房,包括農機庫棚317間、農資庫棚345間,農機具集中停放,連隊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平坦整潔的連隊道路,姿態各異、高低錯落的樹木,精緻的景觀點綴在綠樹鮮花之中。來到一二八團基建連,仿佛走進了一個風景秀美的公園。
2022年,基建連積極開展美麗連隊建設,着力推進産業融合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全力打造集農旅觀光、生態宜居、産業興旺為一體的美麗連隊。
彩繪的“蘑菇屋”、具有軍墾特色的民宿鱗次櫛比地排列着,公園裏百花盛開,珍禽追逐嬉戲,道路乾淨整潔,如今,一三○團九連胡楊小鎮美名遠播,成為網紅打卡地。
一三○團九連黨支部堅持以黨建服務經濟發展,通過整合閒置資源,成立匯贏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職工發展農家樂、休閒採摘等農旅項目,促進職工多元增收。
2022年,七師胡楊河市黨委嚴格貫徹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圍繞連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目標,以美麗庭院、精品連隊、示範團場為抓手,通過點上的深耕細作和面上的整體塑造,推動串珠成鏈、由線及面,實現了從“一處美”“一片美”向“處處美”“全域美”的蝶變。
推進文化建設 豐富群眾生活
8月初,一二四團四連群眾大舞&廣場上一派熱鬧景象:舞蹈《中國夢》拉開序幕,《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好日子》《送你一束沙棗花》等一支支動人的舞蹈,舞出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二胡獨奏《北京有個金太陽》等一曲曲動聽的旋律傳遞着職工群眾對中國共産黨和祖國無限的熱愛……一二四團紅果藝術團正在這裡演出,贏得了台下200多名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今後我們爭取把文化惠民活動送進千家萬戶,為團場連隊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紅果藝術團團長張秀玲説。
隨着職工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為各族職工群眾的“精神食糧”。要唱戲,先搭&。七師胡楊河市加強文化建設,在各團場建起了設施完備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生活。
以“講”傳播黨的最新理論和惠民政策,以“樂”豐富文化生活,以“幫”解決實際困難,以“移”倡導文明新風……近年來,七師胡楊河市不斷創新方法豐富載體,承古風、樹新風,以人的“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如今,七師胡楊河市正以時不我待的步伐,朝着職工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的目標,不斷奮鬥在沃野田疇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