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十三師淖毛湖農場晚熟哈密瓜種植基地裏,職工在採摘包裝哈密瓜。於曉英 攝
8月,晚熟哈密瓜成熟了,我們淖毛湖農場也到了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時候。連片的瓜田裏,躺滿了滾圓的哈密瓜,田間地頭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正在裝運哈密瓜的大貨車,客商來自北京、河南、東北等全國各地。
説了你可能不信,我家的哈密瓜還沒到採摘期,就已經賣完了,被北京、廣州和香港的客商包圓了。算一算今年的豐收賬,心裏美滋滋的,30畝哈密瓜能收入16萬餘元。
大家都説,淖毛湖農場的哈密瓜甘甜似蜜、口感脆爽,吃了絕對忘不掉。每當聽到這裡,我就特高興、特自豪,哈密瓜産業讓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
淖毛湖農場距哈密市270公里,距中蒙邊境直線距離41公里,是十三師最偏遠的團場。這裡春天風大、夏季酷熱,全年八級以上大風天氣超過100天;晝夜溫差大,光熱條件在全疆首屈一指。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淖毛湖哈密瓜具有了優質、高糖、高産的特點。
不過,我們以前種植哈密瓜也走過彎路。種植初期,為了追求産量,有人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哈密瓜品質急劇下降。那幾年,來收購哈密瓜的客商也少了很多。
用傳統方式種植哈密瓜會破壞土壤,影響哈密瓜的品質,施有機肥可以有效解決土壤板結,而且産出的哈密瓜耐儲運、口感好。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場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種植,請來農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教大家科學管理,讓哈密瓜種植走上了一條綠色、精品發展的道路。種植過程標準化,進一步提升了哈密瓜的品質,哈密瓜賣出了我們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好價錢。
提升品質的同時,農場還從種植技術、品種改良等方面給予種植戶幫助,推廣滴灌和適應這裡氣候的栽培模式,哈密瓜的産量也不斷提升,現在每畝地能産2.8噸商品瓜。
這幾年,這日子就像哈密瓜一樣甜,家裏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我家搬進了新樓房,買了門面房,還把孩子們送進了大學。在我們連隊,像我這樣的職工很多,是綠色種植、特色種植為我們打開了致富門。
這幾年,隨着網絡的發展,我們的哈密瓜又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變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網紅”水果。我和兒子一起註冊了“老王賣瓜”的品牌,將哈密瓜賣到了全國各地。我們還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在瓜田裏做直播,為大家展示哈密瓜成長的每個環節,收穫了很多粉絲,哈密瓜每年的銷量都在160余噸。
今後啊,我們要更加用心種好“綠色”哈密瓜,在種植源頭抓好農産品質量,還要依託網絡,拓寬銷售渠道,讓淖毛湖農場晚熟哈密瓜的品牌越來越響亮。 (十三師淖毛湖農場一連職工王繼先 口述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陳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