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十四師二二四團五連,只見林間道路寬闊筆直,溫室大棚坐落有序,農家小院整齊排列……這怡人的畫卷,彰顯出該團實行“五治融合”、聚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十四師二二四團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進政治引領、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治理模式建設,構建了“基層治理智能化,矛盾調處制度化,職工教育常態化,文明建設本土化,産業發展多元化”的基層“善治”新格局。
強化政治引領,激發基層黨建活力
突出政治建設,打造黨建特色品牌,全面強弱項補短板,進一步激發基層黨建活力。
嚴肅政治規矩。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採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理論宣講等形式,組織黨員幹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做到“兩個維護”。
打造特色品牌。構建黨建引領融合模式,先後打造了“黨建+三級聯調”“黨建+誠信體系”“黨建+德治潤團”“黨建+三种經濟”等一系列特色品牌,開展了基層黨組織“三分類三升級”“百名職工評支部”、黨員“亮身份、樹形象、當先鋒、作表率”活動,選拔了42名致富帶頭人進入“兩委”班子,黨員掛牌幫帶示範戶480戶。
查找問題短板。圍繞“昆玉大發展 我要怎麼幹”實踐活動,用“三講三抓”工作辦法,建立基層黨組織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問題清單252條、責任清單124條、負面清單3條,推動基層黨建全面融入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構建起黨委領導、行業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共治共享“同心圓”。
強化法治保障,壓實平安建設根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團、依法行政,通過強宣傳、建平台、立機制等方式,引導職工群眾牢固樹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理念,厚植高質量法治土壤。
強化法治宣傳。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將普法宣講學在經常,融入日常,紮實開展防範電信詐騙、民法典、安全生産、防範養老詐騙、疫情防控、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各類宣傳活動,引導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落實“一連一法律顧問”,培養的65名“法律明白人”活躍在基層一線。
建強平台載體。創建連隊法治文化陣地和“法治長廊”,為群眾提供法律宣傳、援助、諮詢、人民調解等“一站式”綜合性法律服務。成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普法講師團,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法律援助在身邊”等多樣化法治宣傳惠民活動32場次,發放各類普法宣傳單頁8000余份。
完善化解機制。全面發揮“四級網格”“網格+”等機製作用,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調合力。
今年以來,團連兩級調委會調處矛盾糾紛120起,涉及金額463.6萬元,切實維護了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實現了“小事不出網、大事不出連、矛盾不出團”。
強化德治教化,培育“誠孝勤儉和”新風
切實發揮文明實踐在基層治理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建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高質量建設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建30余支多元化志願服務隊,建成“鄰里守望”“築夢計劃”等3個服務聯盟,開展志願實踐活動190余次,在五連建成師市首家新時代講習所,開設了“紅色講堂”“田間課堂”等,推動特色宣講30余場次。
革除陳規陋習。全面開展移風易俗教育活動,在連隊(社區)建立了“一約四會”制度,在四連建設“誠信教育”文化廣場,七連試點運行的職工誠信積分考核制度,把“小積分”兌出了“大文明”,以“誠、孝、勤、儉、和”為核心的新民風浸潤到職工心中。
倡導傳統美德。積極發揮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模範引領作用,三連獲得“全國文明村鎮”榮譽,打造了3家師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評選表彰了100戶“新時代文明戶”、30戶“最美家庭”,還成立了宣講團,用以講好“中國好人”苗彥彥的故事。
強化自治強基,提升民主管理質效
突出兵團特色,立足連隊實際,持續完善自治制度,創新自治機制方法,全面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實民主議事制度。規範“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制度,探索以“職工自治+基層協商+社會組織”相結合的基層治理形式,將連隊規劃、産業發展、庭院改造、鄰里糾紛等事項都列入協商範圍,目前已開展議事協商130余場次,今年新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公司)13家,建立了2個師級示範社、8個家庭農場,合作社産值超過1500萬元。
創新工作機制方式。探索“網格長+聯戶長+黨員+網格員+群眾”的方式,組織職工群眾全面參與美麗連隊建設,在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連隊建設等急難工作中,黨員率先行動拆除違建,引領改造庭院,通過“五清三化一改”,累計整治連隊環境問題628個。
民主自治成效明顯。實施了人居環境整團推進項目,累計投入資金3.2億元,為2136戶職工改造屋頂和粉刷外立面,建設院墻12.7萬米,硬化連內道路40余公里,提升綠化84萬平方米,新建紅棗晾曬場11萬平方米,建設連隊商業街和幹部周轉房222間。建立了連隊衞生“團場補貼、職工購買、企業運營”的長效管護機制,職工群眾滿意度達到98%以上。
強化智治支撐,推動為民服務下沉
充分發揮智能化、數字化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及時回應職工群眾關切。
智能化提升基層防控水平。發揮“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智慧平安小區等項目在數據匯總、研判預警、統籌調度、督促檢查、考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升轄區整體防控水平,初步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
數字化推動智慧連隊建設。在五連、和泰新區分別建設了數字化連隊(社區),把公共視頻、網格化服務管理與智慧連隊結合起來,構建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智能化網上便民服務體系,職工群眾通過服務平台就能及時了解辦事指南、連隊通知等信息。
便捷化回應群眾訴求。建立“96359”“12345”“領導信箱”等政務服務熱線平台反饋的各類問題“接訴即辦”機制,推動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由“線下”向“線上”轉變,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截至目前,今年已辦結反饋問題40條,辦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