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隨着夜幕降臨,暑氣退散,十二師五一農場星光夜市華燈初上,人聲鼎沸,煙火氣十足。
“蝦尾、小龍蝦、生蠔,來嘗一嘗……”7月3日,在煙氣繚繞的爆炒海鮮攤位前,馬傑和家人一邊吆喝着招攬生意,一邊忙着準備食材。
伴着鍋鏟碰撞油鍋的脆響聲,濃郁的香味瀰漫開來。馬傑一邊掄着大勺翻炒着鍋裏的蝦尾,一邊説道:“現在是旺季,我們這個攤位每天能收入2000多元。”
馬傑去年5月就在這裡經營爆炒海鮮攤位,因為收益可觀,今年夜市一開張,他便趕緊租下了去年的攤位繼續幹。“我父母都是五一農場退休職工,我就想在他們身邊創業,現在這個願望實現了,這日子,有奔頭!”馬傑説。
從特色小吃、水果到家居百貨,五一農場星光街夜市諸多攤位上,各式各樣的商品琳瑯滿目。和馬傑一樣,攤主大多為農場的職工群眾。
作為農場職工子女,看著農場這些年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馬傑感慨頗多。特別是農場建設第一批保障性住房時的情景,他至今記憶猶新:“那可以説是農場從來沒有過的壯觀場面了。項目工地上,到處是林立的塔吊、穿梭的載重車,一棟棟新樓就這樣拔地而起,我們也開啟了新的生活。”馬傑説道。
2012年以來,五一農場以連隊整合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為抓手,搭建起了城鎮化建設的骨架。到2015年,建成保障性住房83棟6668套,9000余名職工群眾遷入新居,城鎮集中供熱、供水、供氣覆蓋率達100%,職工群眾生産生活方式從此發生歷史性變化。
實施“四橫四縱”道路基礎設施及綜合管網建設工程、成立4個社區……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城鎮基礎設施和産業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化,成為五一農場集聚人口、吸納産業、帶動就業、促進消費的重要引擎。
五一農場也由此褪掉“土氣”,走向城鎮化的“詩和遠方”。
走進位於五一農場“耳語時光”多肉大棚,眼前是成片色彩夢幻、形態嬌憨的多肉植物,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來游玩消費。
“耳語時光”多肉大棚負責人劉利正是看準了農場休閒農業快速發展中蘊含的巨大商機,才在農場租賃大棚種起了多肉。她説:“我現在經營2座大棚,依託農場文旅産業的快速發展,每年夏季都會迎來一波銷售熱潮,來買花、拍照的游客特別多,每月收入2萬多元。”
截至目前,五一農場共有花卉種植大棚120余座。花卉種植業蓬勃發展,有力帶動了農場文旅融合發展。
在頭屯河東岸,新疆游客集散中心人氣正旺。每天停靠在這裡的旅游巴士絡繹不絕,日均接待跟團游客近2000人次,節假日最高接待量達5000人次。
幾年前,五一農場只是烏魯木齊瓜果蔬菜、肉蛋奶禽的生産基地。如今,乘着兵團五一新區建設的東風,這裡産業不斷升級,商區日益繁榮,文旅産業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五一農場預計完成生産總值9.57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億元,同比增長21.24%。
大力發展花卉産業,打造康華農莊等特色農家樂,實現“農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特色夜經濟,形成集夜景、夜游、夜宴、夜購等於一體的夜間旅游産品體系;規劃建設體育館、特色街區、星級酒店群等一系列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打造新疆文旅融合新高地、兵團首善印象區、新疆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邁步新時代,五一農場正着力繪就一幅“詩和遠方”融合發展的精彩畫卷。
“農場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産業引領,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讓職工群眾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現代的城市裏。”五一農場城鎮管理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牛京輝對記者説。(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