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南疆氣溫回暖,處處呈現勃勃生機。
幾乎每天天不亮,三師五〇團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張有成就會來到合作社加工廠,檢查設備、記錄庫存、查看訂單。
3月12日,記者來到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凍幹産品加工廠房,只見廠房入口處擺滿了凍幹冬棗、凍幹柿子、凍幹杏、凍幹辣椒等産品。
“嘗嘗這個凍幹杏,很受消費者喜愛。”張有成説,“去年,凍幹杏只試生産了1噸,我們今年計劃生産100噸。”今年,合作社與庫車縣簽訂了産品收購協議。此前,合作社已經在五〇團種植了1000多畝杏苗,預計明年就能結果。生産系列凍幹産品,是合作社延伸農業産業鏈、提高農産品附加值的突破口。
五〇團屬於優質紅棗産區,棗樹種植面積達3.7萬畝,生産的冬棗在疆內外有較高知名度,但好棗怎麼賣出好價錢是一門學問。當地紅棗産量大,但本地市場有限,若要運到疆外市場銷售,就面臨保鮮難、運輸成本高等問題。
2018年,張有成等幾名合作社成員去山東考察。當年,合作社購買了兩條凍幹生産線,開始生産凍幹紅棗。
“通過‘凍幹技術’加工的紅棗,不僅‘顏值’不變,營養成分也能基本保留,保存時間可長達一年,運輸也方便多了。”張有成告訴記者,投産第一年,合作社就生産了180噸凍幹紅棗,産值達1000余萬元。
如今,合作社的系列凍幹産品有十余種。2021年,合作社産值達3000余萬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186人。除了提高産品附加值助農增收,合作社還解決了附近團場64人的就業問題。
五〇團五連職工熱娜汗·買買提在合作社工作近4年了,是一名車間負責人。“合作社經營好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熱娜汗·買買提説。
這兩天,張有成忙着安排新設備。上個月,合作社又購買了2條凍幹生産線。
“近兩年,我們的訂單越來越多。今年合作社預計收購各類農産品比去年多300噸。”張有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