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産緣何反增收?
——一師阿拉爾市林果業高質量發展揭秘
剛剛過去的2021年,一師十三團十八連部分種植戶的紅棗畝産僅約500公斤,較往年減産約200公斤,但職工們卻笑着告訴記者,2021年是個豐收年。
紅棗減産為何還是豐收年?帶着疑問,記者走進一師阿拉爾市,尋找答案。
建立標準化種植模式,從源頭把控品質
1月5日,記者來到阿拉爾市萬農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紅棗園,該聯合社副理事長曾啟彬指着紅棗樹的間距説:“按照師市疏密擴冠、提升品質的統一要求,從2019年起,我們陸續對棗園進行了改造。今年紅棗雖然産量下來了,但品質卻提升了,每公斤能賣到8.5元左右。除了紅棗賣出好價錢,師市還為我們的農産品買了‘保險+期貨’,技術提升加上金融手段加持,我們想不豐收都難。”
一師阿拉爾市位於塔裏木河上游,是南疆林果業主産區,尤其以紅棗種植為重點産業。一直以來,由於産銷地不統一、未能擁有産品定價權,同果不同價、好果難賣好價等現象時有發生。
為此,一師阿拉爾市&&扶持政策,大力引導林果業轉變發展方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8年1月,一師阿拉爾市成立果業行業聯合協會。協會從源頭把控品質,着力創建優秀果品示範園區,通過企業、合作社大力宣傳和推廣,並多次舉辦示範園觀摩會,讓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意識到“優果優價”的重要性,不再盲目追求産量。
2020年4月,一師阿拉爾市首家合作社聯社——阿拉爾市萬農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該聯合社打破傳統種植模式,率先開啟訂單農業模式,通過採取統一田間管理、統一使用生物有機農資、統一種植環節修枝灌溉、統一綠色加工、統一區域公共品牌授權包裝、統一有區別的銷售等“六統一”管理,建立綠色種植基地,取得綠色産品認證,實現抱團式發展。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各類果品綠色認證種植基地超過5萬畝,有機認證種植基地約3000畝,高標準疏密擴冠紅棗園約300個。
健全規範化加工生産體系,鏈結全國市場
“以前是人工選棗,現在有了智能光電設備,在提高紅棗精選效率的同時,也統一了紅棗加工標準。”在一師十三團紅福天棗業有限公司紅棗加工廠房內,公司員工張玉亭給記者介紹公司紅棗智能化加工情況。
在該公司加工廠房內,只見一顆顆紅棗從篩選分級、清洗、烘烤,到冷卻、精選、包裝,全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在一台智能精選機前,一名工人熟練地在電子屏幕上設置了相應參數,一級、二級、三級、變形棗等7個品級的紅棗便從相應的出口一一流出。
張玉亭介紹,紅福天棗業有限公司目前共有3個加工廠區、4條全自動一體化智能流水線、10&全自動光學色選機,公司每年加工紅棗約2萬噸。
精深加工是保障種植戶增收的關鍵環節。為實現加工環節規範化,一師阿拉爾市以期貨標準為切入點,通過統一等級篩選規格、統一各等級含水率、統一農殘超標率等,促進紅棗加工生産工藝規範化。
2019年7月,一師阿拉爾市在全國範圍內邀請20余家紅棗智能設備生産商來阿拉爾市競價,最終有8家生産商與30家企業達成交易,企業以相對優惠的價格引進了先進高效的紅棗智能包裝設備、智能光電色選設備。目前,一師阿拉爾市紅棗加工智能設備使用率達80%以上。
多措並舉,將“塔裏木河”品牌推向國內外
連日來,阿拉爾聚天紅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10餘款特色農産品,被分批送至約5000公里外的浙江台州,參加2022年“台州·阿拉爾線上年貨節”。阿拉爾市萬農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法人尤良英説:“線上年貨節的舉辦,不僅讓台州人民能方便地買到阿拉爾市優質農産品,也進一步將‘塔裏木河’這一品牌推向了全國。”
為通過品牌化賦能阿拉爾市林果業高質量發展,一師阿拉爾市設計並大力推廣“塔裏木河”區域公共品牌標誌,相繼設計了10套“塔裏木河”系列紙箱、2套“塔裏木河”變體標識,年均使用“塔裏木河”外包裝740萬個。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已有39家企業使用“塔裏木河”區域公共品牌標誌,系列産品包括三團核桃、四團吊幹杏、六團蘋果等。
“我們的果品雖然品質優良,但由於缺乏統一的有影響力的品牌,在規模和效益上總是難以有大幅提升。現在有了‘塔裏木河’區域公共品牌,林果種植戶的底氣和信心也更足了。”尤良英告訴記者。
在營銷方面,為提升“塔裏木河”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從2018年起,一師阿拉爾市每年11月1日舉辦“塔裏木河”品牌發布會,邀請全國林果業客商、媒體齊聚阿拉爾,由阿拉爾市林果企業代表對林果産品的優勢、標準進行重點推介。
一師阿拉爾市還在上海光大會議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國際博覽中心等地組織“塔裏木河”品牌推薦會、展銷會。
此外,一師阿拉爾市林果企業分別在西安雨潤市場、成都海霸王批發市場、廣州如意坊市場等全國主要幹鮮果品消費市場設立銷售網點,讓“塔裏木河”品牌進一步走出新疆,遍佈全國。
成立一個協會、打造一個品牌,發展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群眾……一師阿拉爾市林果産業正以昂揚奮進的姿態邁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