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畢業季:學位服穿出個性風采-新華網
2024 07/11 16:18:20
來源:新華網

國潮風畢業季:學位服穿出個性風采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題:國潮風畢業季:學位服穿出個性風采

  新華社記者黃昕欣、張昕怡、趙旭

  一襲油紫色長袍,京師大學堂匾額紋點綴袖口,領口則排列着規律的古建洞窗圖案——來自尼泊爾的阿林身着這件碩士學位服,站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前定格住這個夏天他最滿意的一張畢業照。

  北京師範大學2024屆尼泊爾籍碩士畢業生阿林身着學位服拍攝畢業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阿林是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學專業2024屆碩士畢業生。他説,畢業季特意穿着這件“新中式”學位服與“鳥巢”合影,正是為了拍出古風與現代的碰撞交融。

  “學位服上有學校校徽、校訓,還有我的姓名和學號,穿上這件古色古香的學位服,瞬間覺得自己像一名學者。”阿林笑着説。

  這個畢業季,“新中式”學位服、“國潮風”畢業照在中國各大高校掀起一股時尚潮流。馬面裙、刺繡雲肩、簪花學士帽——傳統中式美學與西式學位服共同組成了屬於中國年輕人獨特的畢業穿搭。

  北京師範大學今年的新版學位服,便是從中國傳統色板中取色,學士、碩士、博士分別選用瑾瑜、油紫、順聖作為袍身底色,傳統色彩來自天地萬物,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設計者、著名服裝設計師葉錦添&&,學位服融合“新中式”設計元素和學校特色,就是希望畢業生們傳承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校訓精神,在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先進的知識和優良的品質傳到更遠的地方,影響更多的人。

  山東大學今年也為畢業生們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帶有中國傳統古典紋樣的雲肩。雲肩是中國古代置於肩部的裝飾織物,這片精美的傳統織物以四方如意為形制,輪廓形似石榴和桃子,鑲有魚躍龍門、春燕報喜等刺繡。

  “在領口處,我特別選了傳統紋飾中象徵生生不息的纏枝紋作為填充,代表對學生們和學校的美好祝福。”雲肩設計者、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設計學教授劉燕説。

  山東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畢業生薑藝(右)身穿雲肩拍攝畢業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份禮物一經推出就受到畢業生的追捧,山東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畢業生薑藝早早就穿上雲肩拍攝了自己的畢業照。藍色碩士服與粉藍色的雲肩相得益彰,熱愛“新中式”穿搭的她在學位服內搭配了旗袍,學位帽上還裝飾了自己手工製作的藍色絨花。

  “今年‘新中式’學位服很受歡迎,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和同學把穿上漢服或‘新中式’服飾作為這個人生重要時刻的一份儀式感。”她説。

  中國現行的“連衣長袍式”學位服最早於20世紀初從西方引進。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對學位服進行統一規範,提出制定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統一規範的學位服。

  對學位服這一西式長袍的“本土化改造”並非今年才出現,中國高校在畢業服飾上的創新表達已有時日。清華大學已在學位服的垂布和袖口上採用牡丹花、長城等圖案凸顯中國特色。中國美術學院自2013年起採用傳統配色中式袍,搭配以襟的形制等。

  “今年的‘國風畢業季’更多的是年輕一代對於傳統中式美學自發性的擁抱與回歸。”劉燕説。身處人生重要時刻之一的畢業季,不少人主動選擇以中國傳統服飾來進行青春的個性表達。

  今年25歲的牟浩馨是曲阜師範大學的一名畢業生,拍畢業照時,她用馬面裙、雲肩、絨花、纏花等搭配了自己的學位服。“我專門找漢服店舖幫我做了這身造型,還用上了一些自己的收藏。”她説,“我想讓自己的畢業時刻更有紀念意義。”

  不同於嚴格講究形制的傳統漢服,中國青年們喜愛的“新中式”更加靈活自由,作為一種改良和創新的服飾風格為更多人所接受。“傳統的審美、技術、配色融入現代服飾依舊可以引領潮流。”牟浩馨説,她雖不是資深的漢服愛好者,但馬面裙、飛機袖、破裙等傳統服飾元素經常出現在她的日常穿搭中。

  據統計,今年“618”購物節活動期間,某電商&&簪花學士帽搜索同比增長658%,雲肩搜索同比增長97%,漢服長衫搜索同比增長130%。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漢服市場規模呈現持續擴大趨勢,2023年達144.7億元,2027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有望達241.8億元。

  被中國年輕人稱為“血脈覺醒”或是“DNA動了”的審美回歸,在劉燕看來是必然趨勢。“在信息化、技術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往往會更希望回歸本心、本源。中國傳統審美一直都存在於國人的基因中,如今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文化繁榮為這種需求提供了支撐,也讓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得以更自由地表達。”劉燕説。(參與采寫:任垚媞)

【糾錯】 【責任編輯:劉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