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多人口、多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互補型文旅資源……京津冀地區具有廣闊的客源市場和巨大的文旅協同發展潛力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宋瑞 楊淑君 杜一方
“為讓三地人民在春節期間‘走親戚’,我們特別策劃推出了冬游京津冀主題線路,方便三地游客賞民俗、逛燈會,體驗激情冰雪、享受舒適溫泉。歡樂京津冀,一起過大年。”近日,2024京津冀新春文旅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天津舉行,拉開了三地春節文旅大戲序幕。
京畿重地,瀕臨渤海,背靠太岳,攜攬“三北”,從太空俯瞰,京津冀三地彼此相聯,如同一枚鑽石,熠熠生輝。1億多人口、多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互補型文旅資源……京津冀地區具有廣闊的客源市場和巨大的文旅協同發展潛力。
在北京,一邊參觀歷史古跡,一邊打卡新式地標,暢享古今交織的魅力;在天津,乘海河遊船,奔赴一場親水親海之旅,抑或漫步百年街區,感受近代歷史風雲際會;在河北,縱享山鄉獨特風景,置身休閒度假勝地體驗新型旅游産品……
京津冀三地順應文旅消費轉型升級新趨勢,推動文旅産業協同發展,打造“和而不同”的區域“旅游圈”,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三地游客重合度高,互為客源地和目的地。在互動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培育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度假區,提升區域文旅産業競爭力。
游客在河北省遵化市山裏各莊的山莊雪鄉景區游玩(2024年1月27日攝) 劉滿倉攝/本刊
1億人的互動旅游圈
近日,京津冀交界處盤山風景名勝區舉辦了首屆京津冀盤山冰雪文化節,將“冰城”哈爾濱的“文旅熱風”引到京津冀地區,吸引周邊游客近距離感受冰雪文旅項目的火熱。
在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氛圍中,游客們手拉手圍成圈,伴隨着動感音樂歡樂起舞。“我們在京津冀地區打造了自己的‘冰雪大世界’,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該景區負責人榮祖成説。
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三地攜手推動文旅産業協同發展,區域“旅游圈”不斷擴容。隨着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形成,越來越多的游客可以實現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感受“詩和遠方”的慢生活。北京市民劉先生經常帶着家人自駕前往河北旅游,“夏天我會開車四五個小時前往豐寧壩上草原感受陣陣涼意,冬天我常去河北固安泡溫泉,性價比高、交通便利。”
體驗鄉村生態。走進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常州村一處農家院,主人高翠蓮端上熱氣騰騰的燉肘子、黃面餑餑、魚鍋卷子等特色農家飯菜,招待游客。“鄉村生態游越來越受到京津冀城市游客的青睞,我家生意好得很。”高翠蓮笑着説。
打卡城市新地標。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以來,迅速成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孫乾經營的民宿距離環球影城10多分鐘車程,接待的客人裏外地游客佔比約八成,來自天津、河北的游客數量增長明顯。“來這裡周末短途游再合適不過。”
2024年,孫乾切實感受到了文旅産業的“火熱”。“寒假以來,民宿入住率達到90%以上。”孫乾説,特別是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落成開放,吸引了周邊游客前來打卡。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大數據客流監測顯示,2023年,京津冀三地已互為重要且熱門客源地。河北和天津位列北京客源前兩位,游客合計佔接待外地游客總數的42.3%;天津接待的外地游客中,河北和北京居前兩位,佔接待外地游客總數的49.1%。在目的地方面,河北和天津為北京游客第一和第三位目的地,游客合計佔北京游客外地出游總數的39.9%;河北和北京是天津游客的前兩位目的地,游客合計佔天津游客外地出游總數的52.7%。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認為,每逢節假日,北京是華北地區最火的目的地,大城市的溢出效應意味着周邊城市也能收穫外地客源;而每逢周末,北京、天津又是河北的重要客源地,周末到河北的短途游將帶動河北旅游發展,“充分發揮大城市對周邊的輻射作用可以實現更大的圈層互動。”
協同做大文旅“蛋糕”
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是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天津以海洋文化、洋樓文化、街頭小吃和民間藝術聞名;河北則擁有山嶽、草原等自然景觀,煙火氣濃……京津冀三地文旅資源互補,“和而不同”,能滿足京津冀游客多樣的旅行需求。
“三地文旅産業各具特色,具有良好的協同發展基礎,完全能夠成為互為資源協同發展的旅游共同體。”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徐虹説。
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聯合簽署了文化、演藝、群眾藝術、長城保護、人才交流等專項協議,推動京津冀文化旅游市場一體化發展。三地在聯手構建文旅融合協同發展機制、開發精品文旅産品、樹立文旅品牌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建立旅行社、景區、圖書館、藝術職業教育、數字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示範走廊等聯盟;
定期舉辦京津冀文化旅游發展論壇、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展、全域旅游推介會等一系列文化和旅游主題活動;
2023年9月,全國第一個區域性自駕相關服務標準《京津冀自駕驛站服務規範》&&;發布10條京津冀文旅科普體驗線路,涵蓋歷史、紅色、科技、自然等多個主題;聯合簽訂《京津冀協同發展文旅營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津冀地區信用+旅游協同共建合作協議》等協同發展合作協議……
天津國旅海外國際旅游有限責任公司長期設計並運營京津冀區域短途游旅游線路。“京津冀三地文旅産業協同發展下,我們設計的旅游産品線路愈發豐富,主題更多元,游客也擁有更多選擇權。”公司副總經理徐健剛説,“設計旅游産品時,我們充分利用三地資源互補優勢,將跨區域旅游資源‘串珠成鏈’,推出一批度假游、多日游文旅線路。”
手持數字“一卡通”,走遍京津冀,已經成為不少京津冀游客的首選。每逢“年味”最濃的時節,因運河而生的千年古鎮楊柳青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來。“2023年,來自京津冀地區的散客佔比達七成左右。游客出示京津冀一卡通可以免費參觀古鎮部分景點。”天津西青區旅游集散中心負責人夏婷説。
為加快文旅市場發展,河北省文旅廳2023年創新搭建“樂游京津冀一碼通”&&,推出旅游包車周末和節假日通行河北高速免費、游客招徠獎勵等系列惠企利民舉措,游客在這一個&&上就能搞定“吃、住、行、游、購、娛”,還能實現“一碼通三地”,有效提升了游客出游體驗和滿意度。
截至2023年底,該&&上線京津冀三地景區、酒店民宿和旅行社等文旅企業941家,其中河北521家、北京248家、天津172家,帶動了京津冀文旅品牌共建、産品共推、市場共贏。自上線以來,“樂游京津冀一碼通”已累計發放億元消費券,註冊用戶突破150萬人。
提升區域文旅産業競爭力
這個雪季,京津冀冰雪文旅開啟夢幻聯動。
進入冬季以來,河北省淶源縣累計接待游客突破6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3億元。
延續北京冬奧會的冰雪運動熱情,淶源縣依託國家跳&滑雪訓練科研基地、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雪上運動學院和七山滑雪度假區,深挖冰雪資源,不斷延伸冰雪産業鏈條,讓“冷資源”成為“熱經濟”。
來自天津的滑雪愛好者付楠專程帶着8歲的兒子到七山滑雪度假區練習滑雪,“我有5年雪齡了,北京、張家口崇禮的滑雪場都去過,今年第一次來七山,帶孩子過來體驗。這裡雪質優良,賽道種類豐富,適合初學者,還能近距離打卡國家隊跳&滑雪運動員的訓練基地,感覺非常壯觀,體驗感拉滿。”
淶源縣七山滑雪場現已開發建設滑雪面積70萬平方米,建設有初級、中級、高級、特色滑雪道共計16條。
自2023年11月“開板”以來,這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000餘人次,周末接待游客5000餘人次,其中,北京游客佔比達15%。
淶源縣文旅局局長尚立勇介紹,淶源縣依託獨特旅游資源和氣候優勢,推出“登白石山+泡溫泉+滑雪”冬季旅游項目,深度開發觀光度假、生態康養、體驗健身、運動休閒等新型旅游産品,探索打造冰雪淶源標誌場景,讓冬季旅游持續升溫。
在“鳥巢”體驗冰雪游樂項目,打卡“雪游龍”“雪飛燕”等冬奧場館,到張北感受民俗風情……在2023年底啟動的京張冰雪文化旅游季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8條京張冰雪文化旅游季線路,豐富冰雪文化旅游供給,提升冰雪消費體驗。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8條京張冰雪文化旅游季線路囊括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冰雪運動、長城古道、戶外休閒、生態康養、旅居度假等文旅體資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帶來新活力。
依託數字技術,京津冀加快文旅産業要素流通,實現文旅資源共享。由中國文化産業協會在天津投資打造的新型數字文化體驗空間——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自去年5月正式開館以來,已成為將北京優質藝術資源引入的窗口。
館長金鵬介紹,《發現敦煌》《硅基未來·科創生成》等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央美術學院等單位支持的數字藝術展覽在館內展出後備受觀眾喜愛。
通過數字採集技術,天津的千年名剎獨樂寺、老城廂等歷史風貌以數字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這些數字展吸引了大量京津冀地區的觀眾前來參觀,不僅將更多數字藝術資源分享給天津觀眾,也讓天津獨特的文博風貌被更多人知曉,讓藝術展品、歷史文物在數字創新中煥發生機。”金鵬説。
三地優化旅游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區域旅游産業競爭力。
天津當地文旅部門與鄉伴京津(天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的西青楊柳青鎮樹蛙部落理想村項目、寧河區板橋鎮盆罐莊理想村項目已開張納客;東方農道文化産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市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完成簽約,漁生態小鎮項目設計初步完成;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旅游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開發旅游資源、建設智慧&&……
徐虹認為,放眼未來,京津冀三地還應發揮各自區域旅游産業的比較優勢,破除旅游要素跨區域流動的行政壁壘和市場流動堵點,提高整個區域的資源利用效率,發揮旅游企業的規模效益,實現旅游供應鏈的跨界鏈結,提升區域文旅産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