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十八景 感受三山五園文化 “清河之洲”開放-新華網
2023 10/02 09:03:36
來源:北京日報

游十八景 感受三山五園文化 “清河之洲”開放

字體:

  市民在“清河之洲”上感受休閒親水生活。 (記者 王海欣攝)

  海淀區清河濱水綠廊——“清河之洲”昨起正式向市民開放,1.17公里河道與園林融為一體,樹村閘影、雲舟芳樹、月軒芳菲、水木長歌等十八景讓市民暢享三山五園文化,感受休閒親水生活。

  汀步橋流水潺潺,漫水堤芳草萋萋,蘆葦青芽,山桃草亂如飛花……秋日微涼,行走在“清河之洲”,有着別樣的心曠神怡。

  清河位於海淀區中部,被譽為海淀“金腰帶”,“清河之洲”是清河濱水綠廊的先行示範區,西起樹村閘,東至體大西橋,河道長1.17公里。與傳統的河道景觀提升不同的是,它起於河道,卻終於公園,南北縱深260米,形成了藍綠交融的25.73公頃濱水空間,帶動周邊城市更新,提升海淀中部城市活力,完善雨洪安全體系,傳承了三山五園傳統文化。

  “清河之洲”裏還“藏”着三山五園!

  原來方方正正的閘房,如今形成高低錯落的屋頂和水波紋格柵,成為“樹村閘影”;承接樹村路的雨水口,巧妙地隱藏在觀景&&下,&&上還可觀碼頭上的扁舟雲影,水岸邊的花樹爛漫,復刻了“雲舟芳樹”;兩處服務空間脫胎於圓明園匯芳書院中的眉月軒,彎曲如月的是月軒,一分為二的是眉軒;“水木長歌”綠島小劇場,橋頭是脫胎於傳統戲&的亭廊,劇場背景墻採用粗獷的山石模擬西山天際線;在“天水相忘”,游客可登高望遠,看三山五園圖景,憑欄遠眺時可對照古今;河道南岸遍植桃花形成“月地花天”,三個文化節點分別記錄了康熙與乾隆皇帝關心農事的典故——觀稼問農、圓明勝景、八旗回望,將文化元素點綴其中。三山五園怎麼少得了京西稻,“清河之洲”也辟出了3000平方米的“多稼田廬”,專門用於種植京西稻,田廬小亭夾雜其間,展現田園記憶。

  海淀區水務局工程科科長王東東介紹,“清河之洲”在設計之初就打破場地界限,拉近了人水距離,將園林與水務相互融合形成藍綠交織,還深挖清河及圓明園歷史遺存,傳承歷史文脈,借景西山,形成了一個集生態、休閒、經濟、文化等多元功能於一身的全齡友好的城市濱水空間,“喚醒河流生命力,構築濱河新生活”。(記者 孫穎)

  (原標題:游十八景 感受三山五園文化“清河之洲”昨起正式開放)

【糾錯】 【責任編輯:許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