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背後,有一條看不見的“生命線”安全暢通。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以下簡稱“市經信局”)統籌帶領一支通信保障“鐵軍”,以最高的標準、最實的作風、最硬的擔當,實現了無線電“零干擾”、通信網絡“零故障”的戰績,為紀念活動的成功舉辦提供了通信支撐。
中樞統籌,鑄牢保障“橋頭堡”
市經信局無線電安全保障處付永超是保障體系的“規劃師”。他與同事們充分借鑒以往經驗,構建了以1個總體方案為核心、10個分支方案為支撐的“1+10”活動保障組織體系,將任務分解為4個階段12個方面42項具體清單,理順了工作機制。他牽頭完成無線電管制通告的發布,更是臨場決策的關鍵一環。9月2日夜,某型設備連續出現對重要保障設備産生干擾的情況,他與其他同志緊急協商、反復推敲,最終在活動開始前2小時形成完善的解決方案,確保了音響、合唱團等核心環節的絕對安全。
頻率守護,當好頻譜“調度員”
指令傳遞、現場擴音、電視直播……每一項關鍵環節都離不開清晰的無線電頻率。頻率&站處王瑩同志是這條“空中通道”的忠誠衛士。面對本次活動史上最多的無線麥克風需求,她在極度緊張的時間內攻堅克難,通過緊急協調為軍隊採購替換設備,為音響指揮部“擠”出了寶貴的頻率資源。第一次演練中,合唱團耳返突報干擾,耳返系統是導演對合唱團整體下達指令的關鍵系統,她了解情況後立即調用監測力量排查,迅速判定為設備自身原因並提出有效解決方案,保障了合唱效果的完美呈現。“她的電話是熱線,説話説到失聲”是同事對她7*24小時貼身服務的最好注解。

市經信局現場執法組研判干擾處置方案
網絡基石,架設通信“生命線”
穩定可靠的網絡是所有指揮調度系統的基石。網絡安全中心的孫永生及其團隊守護着800兆無線集群通信的暢通。活動前夕,一場暴雨突襲北部山區,導致14處基站中斷。孫永生團隊雙線作戰,一邊投入紀念活動保障,一邊全力搶修。他們提前部署應急通信車,成為懷柔區琉璃廟、湯河口地區首批恢復的通信網絡,為防汛救災提供了關鍵支撐。

孫永生赴懷柔青石嶺基站搶修現場
他們累計配發各類終端超6000部,組織培訓30場5000餘人次,完成了40余次編組調整,用極致的細緻確保了每一部終端在關鍵時刻“拿得起、呼得通、聽得清”。在整個三次演練和正式紀念活動期間,孫永生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

孫永生(右二)帶領團隊分析通信數據變化和重要終端使用情況
電波獵手,消除隱形“風險點”
在活動現場,有一群“電波衛士”用設備監聽着空中的每一絲異常。田偉光作為北京市無線電監測站綜合業務室主任,在此次紀念活動中負責天安門東觀禮&無線電監測,並貼身服務音響組無線電用頻安全。9月2日下午,他攜帶監測設備進入保障點位,剛進入點位就得知634.2MHz轉播頻率附近有異常信號。他立即行動,通過精準測向最終將信號源鎖定在附近某單位的應急指揮車上,通過對該車地毯式排查,確定發射源來自本次未投入使用的一個無線麥克,該設備堆在雜物箱中因擠壓誤觸開關導致發射。移除電池後,隱患瞬間消除。9月2日晚至3日早,田偉光與同事連續奮戰12小時,在天安門周邊徒步行走2萬餘步,共排查3起無線電干擾隱患,確保活動期間轉播工作順利開展。

田偉光(左),張磊在人民大會堂東排查干擾
高級工程師張磊也是音響組貼身保障人員,第一次演練前,他意外燙傷,面對突如其來的劇痛,他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休養,而是保障任務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他沒有向組織提出任何特殊照顧要求,沒有請求調整崗位,更沒有錯過一次演練。閱兵前夜,他憑藉豐富的干擾排查經驗判斷干擾源類型,成功排除了3起潛在的無線電安全隱患,為活動音響效果的完美呈現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電波防火墻”。高級工程師韓國濤,活動期間身兼多重任務,既要擔任合唱團導演組的貼身保鏢,完成保護性監測和監聽工作,又要完成無線電監測組壓力測試的信號監測和記錄任務,同時還要配合同事對干擾信號進行查找定位。演練期間,針對個別區域800MHz集群頻率出現的問題,夜間到直放站現場進行監測檢測,並於次日指導設備保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設備調試,反復測試直至效果滿意。工程師李海坤,新婚不久即投入高強度工作,母親正值乳腺癌放療恢復期,他仍以大局為重,未因個人原因影響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電波衛士”的職責擔當。市無線電監測站技術保障室工作人員鄒瑩,作為可搬移站保障團隊的核心成員,她積極與業主溝通細節,細心草擬踏勘報告與保障公函,演練期間,她和團隊迅速完成設備架設與測試,提交的每份數據報告都成為上級決策的“定心丸”。戴志祥作為核心區6號監測車的負責人,演練期間外婆不幸去世,他強忍失去親人的悲痛,將這份哀思與懷念化作工作的力量,調整心態繼續投入到後續的保障工作中。
劉徵帶領的行政執法團隊,開展了對3萬餘個無線電台站的核查,並牽頭整治天安門周邊的違規無線講解器,從源頭消除了對央視直播的干擾隱患。由張源、李勇、郭春明等組成的有線網保障團隊,高速高效地完成了13家指揮機構22個重要點位的有線政務專網建設,實現了三次演練和正式活動期間的“零故障、零投訴、零失誤”。他們始終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保障前和保障過程中與用戶建立握手;主動對接各指揮部網絡需求,多次優化調整方案,深入一線協調光纜資源;犧牲多個周末時間連續加班加點,現場組織協調快速實施網絡接入,高標準開展逐點逐項測試驗證,確保每一芯光纖連通性測試達標,確保每一條鏈路端到端測試暢通,確保每台設備運行狀態穩定,為指揮通信調度體系搭建和穩定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他還積極組織開展無線電普法宣傳,累計在各區重點場所和全市100多個地鐵公交站&明顯位置張貼3款普法宣傳海報、4款以案釋法海報、1款管制通告海報共計1.73萬餘份宣傳材料,組織無線電管理法律法規宣傳118場,在全社會營造依法使用無線電頻譜資源和維護空中電波秩序的良好氛圍。
從頻率指配到網絡建設,從行政執法到一線監測,市經信局的保障者們各司其職、密切協同。他們以“精益求精”的執着、以“萬無一失”的成績,在無形的戰場上打贏了一場漂亮的通信保障攻堅戰,他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守護了盛典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