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長效投入機制 北京推出16條措施助力未來産業發展 -新華網
2025 09/13 21:31:16
來源: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建立長效投入機制 北京推出16條措施助力未來産業發展

字體:

  9月12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北京市建立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 促進未來産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該文件涵蓋要素投入、産業全周期投入、長效服務機制3個部分、16條具體措施,以促進未來産業從研發創新、企業生成、業態培育到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首都之窗 李磊 攝 

 政策背景與考量

  北京市高度重視未來産業發展,在“十四五”時期就將未來産業納入高精尖“2441”産業體系。市政府瞄準國際前沿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超前部署了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顛覆性技術方向。

  但總體上,未來産業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産業化初期,其孵化培育需要長期投入。獨特的産業特徵對投入增長機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戰,亟需通過制度創新與政策賦能構建發展優勢。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瑾栩在新聞發布會上&&,新政策旨在構建不同階段匹配不同要素的投入體系,力求建立健全要素集成化、聯動化投入機制。

  三大組成部分

  《若干措施》首先健全了未來産業要素投入體系,瞄準未來産業發展需求,精準施策破解産業發展中的要素制約。

  政策提出從人才要素、投資要素、數據要素、特色平台要素、場景要素、空間要素等6個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明確了“投入什麼”。

  在人才要素方面,發揮人才重要創新地位,強化對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團隊服務,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引育,打通人才流動堵點。

  在投資要素方面,引導主要産業部門投向未來産業的資金不低於20%,支持投資基金容忍正常投資風險,不以單個項目或單一年度盈虧作為考核依據。

  措施還加強了未來産業全周期投入,圍繞未來産業全生命周期,緊扣從研發到應用的不同發展階段,精準匹配各階段核心要素需求。

  政策完善了未來産業長效服務機制,加強對前瞻技術和企業的識別與判斷,建立企業常態化服務機制,強化跨層級協同、全鏈條保障。

  創新投入方式

  針對未來産業發展不同階段,北京健全了投入機制。在産業發展早期,重點加大原創技術研發投入,以形成産品和服務為目標。在轉化階段,重點支持産業化應用,以市場為核心,以形成應用為目標。在成長階段,重點支持産業規模化擴張,以企業為核心,以形成産業集群或生態為目標。

  政策還鼓勵跨領域跨平台聯合攻關,推動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生物技術等技術融合創新,催生新技術新業態;鼓勵不同類型創新主體參與組建創新聯合體,瞄準未來産業新方向深度合作;鼓勵在京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産業創新中心等不同類型創新平台深化交流合作。

  支持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構建財政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撐的多元研發投入體系;支持企業承擔“揭榜挂帥”任務、在京設研發中心,試點經費“包乾制”與“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提升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形成標誌性技術成果。

 已取得的進展

  北京市加快完善未來産業體系建設,已圍繞23個細分領域,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6G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等17個領域40余項市級科技、産業政策,針對不同産業、不同需求加強要素投入。

  在人才引育方面,北京支持未來産業人才引進,針對基礎研究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制定專門政策。加大科技新星等青年項目資助力度,提高未來産業領域青年人才獲得感。創設“IQ Talk”國際化開放對話平台,在具身智能、腦機接口等領域舉辦系列活動。

  産業投資力度逐步加大。市發改委、市科委、市經信局安排財政資金支持未來産業創新平台、關鍵技術攻關。8隻政府基金全面覆蓋未來産業六大領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投資118個未來産業項目,投資金額佔總投資51%。

  數據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全市累計算力規模超3.3萬P,依託區塊鏈應用支撐建設算力基礎設施。發布獎勵政策,對數據要素首登記、首交易、首入表、首開放予以支持。北數所人工智能數據集交易成為場內最大業務板塊,北京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提升數據應用開發能力,升級數據沙盒3.0版,形成“數算模用”一體化服務能力。

  創新平台加速構建。北京在17個領域創建31個創新平台,今年新建北京唯實具身智能研究院,推動建設北京前沿腦機接口研究院、合成生物等新平台。推動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氫能通用航空研究院等5個平台實施重大項目,獲批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製造領域汽車方向),成為智能網聯汽車L3級准入和上路通行、車路雲一體化全國唯一“雙試點城市”。

 區域布局優化

  北京市充分結合各區的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發展積極性,按照每個細分領域2個主要産業發展區和若干其他區的“2+N”模式進行布局,致力形成“主輔結合、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

  首批創建海淀、昌平2個市級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亦莊機器人、未來科學城合成生物等10個育新基地。

  通過龍頭企業孵化、創新平台引領等方式培育壯大未來産業專精特新企業群體。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柳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等也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各區域未來産業發展情況。

  唐超介紹,海淀將從源頭創新,投入增長機制,人才根基,生態要素四方面着手,推動海淀未來産業持續發展。

  柳強&&,昌平將錨定“未來健康為主賽道、未來製造和未來能源為副賽道”,聚焦合成生物製造、機器人、6G等細分方向,全力推進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

  劉力&&,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在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領域,構建培育未來産業發展的全鏈條體系,打造未來産業競爭的“亦莊方案”。

  北京正加快打造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馬拉松“一會一賽”高水平競技平台。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測試里程已突破5000萬公里,推廣應用3735余輛氫能車輛。

【糾錯】 【責任編輯:楊懿瑾】